最忆是潍坊丨《懒边园记》——刘乐一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12-22 08:47:42
编者按 刘乐一教授始终把他成长、生活、治学、为教、创作的漫漫人生旅途,与故乡的懒边园紧紧链接,构筑起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挥之不去的情感原点。垦置于清代的昌乐县懒边园及百年老宅如今已渐成寻古探今、著书立言、同仁雅集的人文景观。汉字“懒边”,一笔一画,都连着作者的血肉和情感;故园“懒边”,一砖一瓦都连着乡梓的文脉与尘烟;村庄“懒边”,一草一木都连着古营风物,连着潍坊大地的山水绵延。
刘乐一,潍坊昌乐人,山东大学知名教授,山东大学校徽设计者,是一位集中国古文字学、易学、古诗词研究及创作、金石书画篆刻研究及创作于一身的资深文化学者。曾因破译百年难解的贵州“红崖天书”和《周易》中的八个卦符而引领学术界。主要著作有《一乐斋印存》《懒边园诗集》《中华绘画史鉴》《卦符破译:汉字探源在易学研究中的应用》《寻踪建文帝》《“红崖天书”考释》《祭读<晋书·羊祜传>》《狼水》等。
懒边园记
□刘乐一
家在懒边谓古营,
沧桑故里绽梅红。
几番摧折雨风过,
花色依然岁岁同。
二〇二三年除夕,
我偕妻儿回到故园。
阔别时间太久,
大年夜的懒边宅里,
影壁下的老梅红苞待放,
它像忠诚的守护神,
看守着这座百年老宅院。
它正悄望着:
满壁上的红楹联,
厅堂上的红灯笼,
门框上的红门笺。
那升空的红烟火,
映红了镌刻在门匾上的大字:
懒边园。
懒边园不仅意味着乡情与思念,
还有儿时的足迹和欢乐,
她的历史更让我浮想联翩。
懒边园北墙外有个塘湾,
记得它的形状像个大葫芦,
一棵粗大的柳树斜躺在水面。
小伙儿骑在树梢上钓鱼,
姑娘在树干上涮洗衣衫。
夕阳下它好似一面镜子,
掩映着彩霞,回荡起微澜。
塘湾的南岸,
有几棵大槐树遮蔽着一面墙基,
夯实的土墙围起三亩林地,
这就是后来闻名乡里的懒边园子。
由老老外公道光十年购置,
这在当年的地契里记载详细。
塘湾的上游,
源接西河这条由南淌北的水溪。
绕过我家林园的墙篱,
如同天然的护院之河,
潺潺延转半里,
缓缓流入湾池,
形如半个马蹄。
懒边园子东侧,
是我家的宅房。
这三进门的四合院落,
建有上世纪初始成的阁楼厅堂。
母亲说我出生在西厢,
农历丙申年腊月十八日辰时,
刚出的太阳光耀楼窗,
随着母亲临产的呻吟,
家里的黄狗爬到房顶上,
迎着太阳叫了几声,
外公要把它赶下来,
外婆说天狗护月亮,
家狗叫太阳,
是吉兆,吉兆,
我的小外甥将来会逢难呈祥。
懒边园,记载着我儿时的留恋。
园内有几棵粗大的柿树,
簇拥着一棵叶茂枝展的茶树。
这是园里唯有的一棵茶树,
却渗透着老外公的期盼。
他利用累年生长的枝干,
精心修盘成一个树椅,
每逢读书都抱我坐在上面。
终生忘不了这棵茶树,
老外公苦心七年的艺术之编,
我坐上去自得其乐,
仰望着门楼上的飞鸽,
悠然朗朗读诗篇。
记得我七岁那年阳春,
茶树旁的桃花苞红吐新,
我爬到茶椅上看小人书叫《岳云》。
他锤杀金弹子的故事,
是那样动魄惊心,
读到胜处竟挥枝将桃花打尽。
随着被双枪陆文龙的故事吸引,
不知不觉中憋尿失禁,
中午六姨喊我吃饭,
提着尿湿的裤子羞见家人。
这次被老母亲重重责打,
罚我背诵十篇课文,
训示做事有度要懂得节制。
那情景历历在目,
娘的母爱不纵更是铭记在心。
懒边园子的东北角,
是我家盖的碾坊。
沿街开了个小门,
平日里自家私用,
每逢五排十开放。
村邻们可以来这里碾米磨粮,
夏日里都喜欢聚在坊外乘凉。
这年我六岁,
老外公决定开设幼儿学堂,
要亲授族门子弟蒙学,
地点选在这三间碾坊。
开课定在晨前卯时,
此时的天还没有亮,
那偌大的碾盘就是课桌,
学童自带小灯围聚碾旁。
月牙西下我被叫醒,
老外公手执灯笼领我进碾堂。
待其他学仔鱼贯而入,
诵读床前明月,
仿写周吴郑王。
《三字经》总是难懂,
苟不教不知此苟为草旁,
只想家里的黄狗吠叫汪汪。
碾坊里的照明最为心伤,
当时灯用煤油极其匮乏,
村邻将蓖麻籽剥皮,
一粒粒白籽被串成火棒,
尽管燃时极短倒也明亮。
啪啪的焰火催人速读,
短暂的灯火逼迫着一目十行。
感谢这串串蓖灯之光,
久而久之的碾盘苦读,
学仔们彼此练就了过目不忘。
为此村童唱起了歌谣:
“一串蓖麻照磨坊,
六个学仔齐声唱,
日月水火天不亮,
起早爬黑盼太阳。”
谨肃的老外公笑了,
这帮仔儿们有希望。
懒边园子的南墙根,
生长着从外地移植的洋姜,
这洋姜却让全家躲过一场饥荒。
自我记事起,
故乡的生活疾苦,
村里逢灾时常有人饥饿病亡。
有的邻居去闯了关东,
撇家舍业流落他乡。
我家多亏了园里的这些洋姜,
因为它生可煮熟充饥,
晒干可作过冬的储粮。
盼来清明过后谷雨前,
园里便可采撷鲜嫩的榆钱,
还有紫色的桑葚、芜菁的蔓,
用它掺上面粉蒸菜团。
夏日雨雾刚过,
园里的树墩头周边,
会寻找到蘑菇一片。
记得外婆用藕叶包上蘑菇,
撒上炒过的芝麻和椒盐,
在火灶中烤熟,
这是我最喜欢吃的香菇饭。
懒边园不是富家花园,
它朴实无华村俗自然。
既无楼台亭榭,
又无奇石雅观。
植有柿枣桑榆,
栽有棠红杏甜。
北有松头拨云,
南有楸林参天。
园子东侧有两块竖石,
石上凿有几处孔眼,
外公说是拴马用的,
我常骑在石上跃马扬鞭。
经拴马石往北十步,
有棵百年枸杞,
粗壮的躯体,
簇拥着稠密的旁枝。
春天黄黄的花朵,
秋天红红的果实。
在它的东西两侧,
分别是两口水井,
西井水甜东井水涩。
甜水我家饮用,
涩水用作浇地。
懒边园子趣味难忘,
捕来蜻蜓拴在尾上,
手执细线送它飞翔。
捕几只蝴蝶制作标本,
捉来蟋蟀大斗螳螂。
难忘的是逮来两只牵牛郎,
把它缚在细棒两头,
再将孔眼钻中央,
平衡地插在铁丝上。
牵牛郎一前一后叫着转动,
最爱看它那抖颤的小翅膀。
懒边园啊,
我可爱的故乡,
沧桑岁月宛如梦,
追梦唯有少年长!
懒边老宅醒了,
闻着新年烟火余香,
听着迎春爆竹的续响。
大年初一,
我在院里折了一枝红梅,
插在了为祈祷平安,
按家俗摆供的香案上。
我妻儿也是第一次来故宅过年,
唤我出门去拜见邻里宗长。
懒边的天刚刚蒙蒙亮,
我走过二门步入胡同,
感悟与苦读碾坊的路程一样。
抬望眼见晨光,
竟不知何处觅碾坊。
懒边之源何在?
懒边园子何往?
五十年变故如燃一支香。
我挽着妻子转回了身,
哽咽无语空惆怅,
迎着宅门上的红灯笼,
泪眼凝注在楹联上,
这是老外公遗嘱的宅门联句:
忠厚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
2023年农历正月初一
于昌乐县懒边园故居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