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潍水剑 | “偷摸”清零 莫把积分变成积怨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12-20 15:28:49

“偷摸”清零 莫把积分变成积怨

□潍坊融媒评论员 于哲

  据现代快报微信公众号报道,“积分兑代金券”“年终积分兑换开启”……临近年底,有人正盘算着把累积一年的积分充分利用,但也有人发现此前累积的积分不知何时已经被清零。现在不少商家或品牌将会员系统都集成在小程序上,而消费者只要不消费,基本也不会有机会再次打开,而此前产生的积分到期后就会被“偷摸”清零。律师表示,在不通知的情况下直接清零,这违反了告知义务。

商场内一商家的年底积分兑换通知(图片来源:现代快报微信公众号

  日常生活中,设立消费积分已成为商家促销及绑定客户群的惯用方式。当积分累计到一定数量,消费者可以通过积分兑换商品或服务,这样一来,商家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原本双赢的局面,却有部分商家在没有明确告知积分兑换周期的前提下实施“积分清零”的无良操作,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商家的信用也随之一落千丈,实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之举。

  今年6月份,国内某知名艺人50万积分被某航空公司清零的话题就曾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在网友的留言中,除了对航空公司作法的质疑外,也有部分理性的网友提出,如果事先明确表明积分使用期限,这种做法也可以理解。

  该如何理性解读和对待消费积分?笔者认为,商家设置兑换周期以及清零规则的前提是,这些规定不能限制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也不能减轻或免除经营者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这些规定事关消费者利益,应该以显著方式告知或提醒消费者注意,确保消费者在消费时充分知情。

  一定程度上说,每到年尾涌现出的“积分清零”的争议,反映出消费者维权意识越来越高,但部分商家,特别是作为一些行业的“头部”企业,却依然“居高临下”,并未表现出对于消费者权益足够的重视,一句“硬性规定”,既失了温度,也失了初心。相比直接清零,其实还可以有更多温和有效的解决方式。

  显然,无论商道如何千变万化,当商家拨弄算盘时,首先应给消费者更多尊重,制定规则要公平公正,兼顾双方利益,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同时,也需要市场环境和消费者权益保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唯有消费者被足够尊重,商家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长期选择。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