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村村有好戏 | 安丘市辉渠镇:践行“讲评帮乐庆” 奏响移风易俗新乐章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12-11 16:40:00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新时代、新观念,改掉陋习是关键,村村成立理事会,千家万户笑开颜……”在安丘市辉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辉渠镇移风易俗文艺宣传队正在进行演出活动,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文明乡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助力和保障。近年来,辉渠镇通过“讲、评、帮、乐、庆”五种形式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涵育乡村文明新风。

  “讲”好理论思想,弘扬文明新风。组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退役军人等人员成立辉渠镇理论宣传志愿服务队,并发动各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利用“晚上”和“农闲”的时间,以讲堂、入户、走进街头巷尾、走上田间地头等方式,开展抵制“婚丧陋习、铺张浪费、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宣讲活动300余场,呼吁广大群众要认识到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倡导群众树立“孝老爱亲、厚养薄葬,婚事简办、喜事新办,破除迷信、崇尚科学,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的理念,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争做弘扬时代新风的践行者。

  “评”出先进典型,营造和谐风气。持续推进“家风润万家”系列活动,以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为抓手,整体推进家风、乡风建设,在全镇评选“五好文明家庭”670户、“好媳妇”“好婆婆”1533人,树立旗帜和标杆,通过榜样引领,持续推动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在评选过程中组织党员与群众代表参与投票表决,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评选活动,形成人人关心、户户争创的良好评选氛围。以评选树优活动带动群众“去陋习、树新风”,使“百泉之乡”文明之花遍地开放,好人好事蔚然成风。

  “帮”助急难愁盼,传递温暖关怀。辉渠镇作为山区乡镇,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规模大、数量多,加强对“一老一小”群体的关爱,是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必不可缺的一环。已开办3处“幸福食堂”助力解决留守、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将根据各村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幸福食堂建设,让热乎乎的“烟火气”温暖到更多的老年人。定期组织志愿者“登门入户”,用“面对面、心贴心”的形式,看望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重点群体,帮助解决梳洗理发、卫生清理等生活问题,同时开展恳谈交流、心理疏导活动,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传承发扬。

  “乐”享文化生活,丰富精神世界。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辉渠镇移风易俗文艺演出队借助镇文明实践所的阵地作用,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节目展演,群众自编自演诗朗诵《移风易俗树新风》、三句半《移风易俗谱新篇》等节目,广受好评。通过将移风易俗、倡树美德健康生活、美德信用等知识编排进节目内容之中,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的同时,又使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移风易俗相关知识,让传统美德、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庆”祝传统节日,挖掘文化内涵。以春节、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为载体,结合劳动节、七一、国庆等节庆日,举办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浓情端午·粽香欢乐”“九九重阳·敬老情长”等系列节日庆祝活动。通过深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推出形式多样的移风易俗宣教活动,引导群众崇德向善、弘扬新风,用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活动,让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在基层焕发新气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实现创新阐释。

  风俗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推进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锚定长远,堵疏结合、标本兼治。借助理论政策宣讲、主流价值培育、活跃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力量,把群众朴素的情感追求与文明的表达方式对接起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用春风化雨般的方式,持续涵养文明乡风。

  来源: 潍坊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孙华倩

通讯员:尹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