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囊变香包,这个村文化“两创”有看点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9-27 10:25:51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一项在村里流传多年的香囊加工手艺,被村民迭代升级,制成形态多样、凝聚更多朴素情感的精美香包,使其具有了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这个让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故事,发生在寿光市台头镇北孙村。
村民在缝制香包。
9月23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北孙村“两委”驻地的加工车间,年近70岁的张春云老人正和同伴们飞针走线、一板一眼地缝制香包,香包的原料是丝绸和经过配制的中草药等。老人告诉记者,做香包是村里的老习俗、老手艺,以前叫香囊,常用茯苓、艾草等作为原料填充,并将飞禽走兽、花卉草木等精美图案绣在上面,作为祛病驱邪的吉祥物挂在家中。原先她在家里做香包,自从村里成立合作社后,空闲时间就到车间里干,不仅充实了生活,还能挣加工费贴补家用。干得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3000元。
“北孙香包有几百年历史了,是传统手艺。我们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让它焕发出新的生机。”据北孙村党支部书记张富军介绍,村里成立合作社,统一提供场地和原料,负责销售,把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在外观设计和人文内涵上对香包进行推陈出新,打造“金凤北孙”香包产业品牌。在近期寿光市组织的“强村富民好项目”大比武中,他们的香包产业荣获一等奖。
北孙村党支部书记张富军利用抖音直播带货,被称为“香包村书记”。图为他展示加工完毕的香包。
采访中,张富军拿出几个不同的香包逐个介绍:“这个是扇形的,代表着一帆风顺;这个像酒瓶,代表着平平安安;这个是葫芦形状的,代表着福禄生财。给香包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后,不但可以自己用,还能作为礼物馈赠亲朋!”
做香包需要中草药。为了自给自足,北孙村把闲置土地开发利用起来,种植中草药材,请中医专家帮助配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欢迎。在市场开发中,北孙村借助寿光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旅游景点进阶上位,先后为菜博会、寿光极地海洋世界、仓颉汉字艺术馆等定制香包,提高了知名度。
值得一提的是,北孙村党支部书记张富军发挥带头作用,利用抖音直播带货,推销村里的特色文化产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香包村书记”。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希明/文图
责任编辑:陈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