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接棒”一周年,潍坊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续写潍南情深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8-12 09:51:08

扎根雪域高原 续写潍南情深

——写在潍坊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援藏一周年之际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潍坊到南木林,八千里之遥。南木林到潍坊,海拔落差四千多米。

  出平原,上高原。去年7月24日,潍坊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告别家乡亲人,抵达对口支援地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从第七批援藏工作组手中接过“接力棒”,开启了新一轮的“接力赛”。

  援藏为了什么?在藏干些什么?离藏留下什么?一年来,第八批援藏工作组牢记“三问”,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应南木林所需,尽潍坊所能,全力做好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服务民生、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四项重点工作,用青春热血在雪域高原上谱写了新一曲援藏之歌。

工作组现场调度南木林县2023年特色优势产业建设项目。

唤醒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援藏援什么?工作组坚持把产业援藏与南木林产业发展对接起来,竭力做好、做活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农牧业是南木林的主导产业,但管理方式依旧粗放。为扭转这一局面,工作组从标准化种养、规范化管理入手,谋篇布局、接连出招——

  投资240万元,新建标准化藏系绵羊养殖基地和配套设施,以“工厂化”养殖新模式让养殖业既有量的稳步增长,又有质的突破提升;投资500万元新建南木林县数字农业产业园,投资1100余万元改造提升南木林镇米如村蔬菜基地大棚,新建蔬菜发展中心,配套智能化设施,让大棚蔬菜产业一举扭转投入大、产量低、效益差的困境,走上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的集约型发展道路。

  让“绿水青山”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片片新绿中,实现着生态改善、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多赢。

  在绿水青山中找出路,向生态环境要效益。自2010年开始,潍坊援藏工作组在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持续投入资金开展植树造林,试点建设经济林。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今年,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艾玛片区又新栽了3000多株树苗,生态示范区的底子更加厚实。雅江北岸和米如村东侧山地试点栽植的40多亩榛子树,成活率达到了80%以上。进入盛果期后,这些榛子树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多元。

工作组到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拓宽增收渠道,工作组聘用了60多名当地农民参与生态林的管护。艾玛乡德庆村村民赤列算了一下:“每年光工资就有13000元,不用出远门,在门口就能挣到这么多钱。现在树长得高了,风沙也小了,种青稞的收入也多了。”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是关键。如何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潍坊援藏工作组始终把智力援藏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常态化组织党政干部、农村干部、教师、医生、农牧民人才、致富带头人等到山东挂职培训。今年上半年,工作组在潍坊组织实施了两期南木林县“新时代领头羊”村主要干部培训班,培训干部人才100名。

  走出去,引进来。工作组邀请了中国农科院博士、马铃薯专家张建华指导马铃薯产业化发展,邀请曲水净植茂藤公司专家指导大棚蔬菜种植,聘请寿光蔬菜种植专家常驻米如村蔬菜基地,手把手系统培训蔬菜种植技术人才。

工作组邀请中国农科院博士、马铃薯专家张建华到南木林县调研指导马铃薯产业化发展。

  “在潍坊援藏干部的帮助下,我们走向富裕的底气更足了!”当地群众的朴实言语,道出了对我市援藏工作的高度认可。

雪域之上共筑幸福家园

  高原的百姓,在援藏干部人才的心里分量最重。群众的需求,就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工作组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最大限度地关注民生、解决民忧,让援藏成果更全面地惠及当地群众。

  教育是对口支援的重要任务。南木林县是日喀则第一、西藏第二人口大县,工作组深入一线调研,逐项逐个攻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潍坊小学是潍坊援藏20年来单体项目投资最多、建筑体量最大的民生项目。去年,工作组投资800余万元为学校建设配套设施,将该校建设成为南木林县乃至日喀则市标准化、规范化示范性学校。今年,工作组又投资1090万元建设了茶尔乡希望小学宿舍楼、操场和配套设施,不断补齐全县中小学校基础设施短板。

  家庭是教育的主阵地。着眼家校共育,工作组协调社会力量投资1000万元帮助南木林县搭建起家庭教育平台,为全县中小学生提供线上课堂,助力学生成长进步。

  发展职业教育始终是潍坊援藏的重大课题。从第三批援藏工作组开始,累计投资2000万元为南木林县职业发展教育培训中心建立了教学楼、实训楼、教工宿舍、餐厅及配套设施。今年,工作组又投资200万元修建了通校道路,打通了困扰学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20多年的接续奋斗,终于让职校成为了南木林县教育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

  医疗是最大的民生之需。工作组从着力提高基层一线医疗卫生水平出发,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茶尔乡卫生院综合医技楼建设项目和索金乡医疗卫生事业提升发展项目,新建医疗业务用房,配置彩超等医疗设备,组织援藏医疗队现场指导培训,全面提升乡镇卫生医疗水平。

  进一步提升“组团式”医疗援藏成效。工作组将2023年潍坊市“组团式”医疗援藏对口帮扶医疗队帮扶期限由6个月调整为1年,并组织潍坊市人民医院、高密市人民医院、安丘市人民医院、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分别与当地卫生院签订帮扶协议,先后帮助艾玛乡卫生院顺利实施首例产科彩超检查,完成南木林县首例膝关节内翻位石膏外固定术,创新开展儿科、产科联合查房新举措,带出一批“带不走”的专业医疗队伍。

  去年8月,南木林县出现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入藏不久的工作组在下沉蹲点包靠的同时,积极协调防疫物资和医护人员,山东省56名医护人员集结支援,潍坊“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全员投入,潍坊市援助的三批300余万元和社会捐助的260余万元防疫物资先后抵达,一举解决了当地物资短缺和医护力量不足的短板。面对持续增加的隔离房屋需求,潍坊市委、市政府援助395万元,潍城区、奎文区各捐助100万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建起了280套隔离板房,彻底解决了南木林县后顾之忧,为稳定全县生产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潍坊力量”。

  “安居”更要“乐居”。围绕村庄所需,工作组以完善提升村级组织活动阵地为抓手,投资850万元实施卡孜乡普章岗村、多角乡多角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实施艾玛乡山巴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投资880万元实施“五化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建设公共服务场所、硬化路面、配套服务设施,当地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潍坊援藏2023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深化“三交”潍南一家亲

  把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工作组采取潍南两地双向互动交流的方式,广泛开展文化、经贸、人员往来活动,两地情深谊厚、心手相连。

  “我们感受到了山东人民的热情好客,领略了鸢都悠久的文化与传统技艺,我们与兄弟学校、潍坊的朋友们都结下了深深的友谊,这是一次民族的联谊、聚会。”说起一个多月前的研学之旅,南木林县第二中学老师白玛央吉仍然激动。

  为增进两地交往交流交融,潍坊援藏工作组会同南木林县教体局组织开展了“感受齐鲁文化,展现湘巴风采”主题冬令营、夏令营活动,让南木林县中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交流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云端臻品进入潍坊搭建新平台,开辟新通道。工作组精心准备南木林特色藏品,组织代表团参加省援藏中心组实施的“藏品入鲁”活动和“日喀则-山东”招商引资暨农特产品产销对接推介会,组织山东幸福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全福元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潍坊百货集团有限公司3家单位与南木林县政府、日喀则珠峰农投签约。

2023“南木林-潍坊”招商推介暨经贸洽谈会、第十八届珠峰文化旅游节推介会现场

  “三交”援藏提效扩面,“三交”和培训类项目迅猛推进。今年风筝会期间,工作组组织实施2023“南木林-潍坊”招商推介暨经贸洽谈会、第十八届珠峰文化旅游节推介会(潍坊)和医共体考察活动,南木林、潍坊两地政府、企业签订合作共建协议12个,两地共建的范围越来越广,合作的力度越来越大,交流的领域越来越多。

  随着交往交流交融的走深走实,一个个“含新量”“含绿量”高的项目,在雪山之麓、湘河之畔相继落地生根。为给南木林留下更多项目,工作组提前谋划2024年、2025年项目,组织包靠项目的干部人才和建设、设计、勘察单位对拟实施项目逐一调研论证,已经形成了初步方案。

  千里同好,坚于金石。时光荏苒,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潍坊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迎来了援藏工作的“周岁”,也逐渐适应了在高原上的工作和生活。新征程、再出发,工作组将持续用力,深入实施“三交”、民生、产业、智力、经贸、生态“六个援藏”,助推南木林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杰/文 

通讯员:赵延亮/图

责任编辑:庞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