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潍坊新闻网 > 文化杂谈

心悦诚评 | 花媚石坚两相宜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3-08-03 09:17:00

花媚石坚两相宜

□王春玲

  世界上的美,千姿百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如此相得益彰的美自然更慑人心魄,比如吴昌硕的《沈香亭牡丹图》。

资料图:吴昌硕《沈香亭牡丹图》

  图中牡丹采用了大写意手法,以点和勾勒法完成,枝叶疏密有度,物态自然。牡丹分为两种颜色,右侧矗立着几枝盛开的白牡丹,赋色雅致,枝叶扶疏,花朵硕大,显得风姿绰约;左侧红牡丹,颜色艳丽,或藏或露,与右侧花瓣尽情舒展的花朵呼应。吴昌硕将牡丹不同的姿态和神韵表现得恰到好处,花卉叶片墨中带色,色中带墨,不拘一格,自得灵性。

  吴昌硕善画牡丹,公推为清末以来第一人。他曾说,画牡丹易俗,画水仙易琐碎,只有加上石头,才能避免这种弊病。这幅画中,牡丹靠着顽石生长,淋漓奇古的水墨苍石,点缀或浓艳或雅致的牡丹,以石之坚,映衬牡丹的柔媚,各美其美,交相辉映。

  吴昌硕(1844年-1927年),浙江安吉人。他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是诗书画印“四绝”的艺术巨匠、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吴昌硕早年经历过生活颠沛流离之苦,这使得他更知百姓冷暖,创作中也更具有百姓视角。石头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甚至被赋予了镇宅辟邪的涵义,吴昌硕以石入画,不仅画面内容刚柔相济,同时将篆刻刀法和书法用笔融于绘画,形成独具特色的“金石气”笔墨。

  这幅画题款中有“拟孟皋笔意”。张孟皋是清代道光时期的画家,吴昌硕对其推崇有加,把他当成学习的榜样。其实,吴昌硕并不是为了像张孟皋而学张孟皋,而是博采、融汇张孟皋以及其他各名家之长,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独辟蹊径,以书法入画,金石入画,勇于创新,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代宗师。

  吴昌硕的这幅牡丹图题有“沈香亭北倚阑干”(沈香亭亦作沉香亭),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当时,李白正在长安为翰林。某个春日,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李白奉旨作诗三首,这是第三首:“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牡丹盛开,美人在侧,花在阑外,人倚阑干。良辰美景,多少人生烦恼都化为乌有,这应该也是吴昌硕的美好愿望吧?

  吴昌硕这幅牡丹图应该是送给友人“又尘仁兄”的。无论凡人还是名人,所谓不同的人生,不过是快乐和烦恼的内容不同而已。这幅作品是吴昌硕的早期作品,也许,他的生活依然千疮百孔,但也希望能和友人暂且做一回沉香亭北的倚阑赏花人,暂时忘却凡尘俗事,享受片刻清欢吧?

责任编辑:平小娜

潍坊日报社主办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1020739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004号   新闻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4

新闻热线:0536-8196500   广告热线:0536-8196033   邮箱:newswf@126.com   潍坊国际风筝会

版权所有:潍坊日报社(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