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山海行·行走海岸线 | 滨海:品渔盐之鲜 览进取之姿

来源:潍坊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31 08:29:44

  编者按

  潍坊既得人文之胜,又揽山水之幽。5月12日,潍坊日报社“山海行”融媒体大型采访活动启动。活动以“推介文化旅游 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向世界推介潍坊的山、潍坊的水、潍坊的人文。记者团沿齐长城、胶济铁路、海岸线三条路线全面展示潍坊的美,全景、立体、深度宣传潍坊特色旅游景点,通过可观可感的文化体验,带读者“沉浸式”感受潍坊的魅力,敬请持续关注。

山东港口潍坊港俯瞰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从夙沙氏“煮海为盐”到“管仲霸齐”,从“烽火寿潍县”到今天的海洋经济新区,潍坊滨海区一直是历史与时代发展的见证者。

  7月4日至5日,潍坊日报社“山海行”融媒体大型采访活动走进滨海,先后来到弘润水世界、山东港口潍坊港、龙威盐场、潍坊滨海城市艺术中心等地,通过实地探访,解开滨海区开放、包容、坚韧的基因密码。

传承开放基因,敢闯敢试、敢打敢拼

  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短短几年时间,富有海洋开放基因的滨海区敢闯敢拼,从城市建设到产业发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码头渔村”“盐碱荒滩”“不毛之地”已经成为过去,滨海区在开放探索中持续划出跃迁曲线,实现跨越式发展。

  敢闯敢试的开放基因体现在方方面面,与天然的深水大港不同,潍坊港中蕴含着滨海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一点点疏浚、一步步建设,最终变成了如今繁荣、忙碌的景象。

  满载着建材、食品、纸制品的巨轮驶进驶出,负责吊运的门机几乎不停,进闸、收箱、发运、装船等每一道流程“畅通无阻”……繁忙、智慧、开放成为潍坊港常态。

  与十年前相较,今日的潍坊港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联通世界的“窗口”。2022年,潍坊港中港区货物吞吐量突破3450万吨,集装箱量突破52万标箱,吞吐量连续实现双位数增长,潍坊港正向着打造综合性亿吨港口加速前进。

  山,沉稳深厚;海,宽阔奔腾。靠海生长的滨海人,骨子里刻着探索尝试的基因。弘润水世界内,新奇刺激的水上娱乐项目牵动着游客神经;欢乐海沙滩景区内,乘风破浪的水上运动耀眼瞩目;滨海白浪河景区内,“世界上最高的无轴式摩天轮”引人流连;龙威赶海度假区内,渔盐文化研学、赶海拾贝精彩无限……短短十几年时间,滨海区文旅产业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二连跃进”。

  可以说,海洋赋予滨海区的开放基因已经融入其城市发展血脉,从单一景区到文旅全局,从单一产业到融合发展,正是因为滨海人“敢折腾、敢创新”,才有了如今的蓬勃进取之姿。

滨海白浪河景区的世界最高无轴式摩天轮

发挥包容特质,创新融合、一体发展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走进滨海,乘坐“渤海之眼”摩天轮缓缓攀升,在百米高空中,俯视波涛翻滚的白浪河,遥看烟波浩渺的莱州湾,尽览河海交融之美。河的智慧与海的博大在此交汇,在带来视觉震撼的同时,滋养了滨海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独特魅力。

  滨海区地理位置优越、海洋包容特质鲜明,具备融合发展的先决条件。拥有69公里黄金海岸线的滨海区,作为潍坊向海发展的主战场,正全力打造高端化工、新材料新医药、海港物流、新能源、海洋文旅五大产业基地。在这里,不仅有蓝绿交织的风景线,更有光芒璀璨的经济线。

  从空中俯瞰,潍坊滨海犹如振翅起飞的大鹏,北海路主城市轴由南向北,贯通海洋科教城、海洋文旅城、现代海港城;两翼强壮有力,西翼为海洋科技产业集群,东翼为“海陆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构架起滨海区“三城联动、两翼齐飞”的总体格局,引领潍坊走在前、向未来。

  深海养殖产业“风生水起”,近海文旅产业蓬勃兴旺,滩涂绿色经济强势崛起,陆地新兴产业稳步上升……这些产业看似毫无关联,却在这片土地上完美融合,共同谱写着独属滨海区的传奇新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滨海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海洋文化包容特质中,精准把控“时”与“势”,抢占经略海洋发展制高点,带动其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滨海区最大的盐场之一——龙威盐场

迈出坚韧步伐,依海而生、向海图强

  不管是延续上千年的盐业生产,还是在此基础上向养殖产业、旅游度假的跨越,背后都折射出了滨海人民的美好品质——坚韧。

  在潍坊滨海城市艺术中心一楼,生动形象的实物复原演绎了海盐生产的整个过程。煮盐、熬盐、晒盐……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步骤背后都需要对盐度的精准把控和反反复复的操作。勤劳的滨海人民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依海而生,向海图强。

  如今,延续几千年的盐业生产仍然是滨海区的传统产业之一,是盐溴化工产业的基础。滨海区每年盐产量约400万吨,占潍坊总产量的50%。在滨海区最大的盐场之一——龙威盐场,五彩斑斓的盐池一眼望不到尽头,仅这些盐池,每年就能产出200多万吨的原盐。

  原盐生产累积的底气,让滨海人民勇敢跨出了养殖生产的重要一步。69公里的海岸线、9000公顷的浅海滩涂、51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条件,滨海区所产贝类品种丰富,以味道鲜美、肉质甜嫩、营养丰富而闻名遐迩。近年来,滨海区浅海滩涂贝类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种类逐渐增多,产量也在逐年提高,成为助推滨海区“蓝色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游客在龙威赶海度假区体验挖蛤蜊。

  发展之道,在于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滨海发展之路蹄疾步稳。在龙威赶海度假区,前来赶海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有的在赶海拾贝,有的在沙滩追逐嬉戏……依托养殖业发展海洋旅游是滨海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从传统盐业,到养殖生产,再到沿海旅游,变的是发展思路和模式,不变的是滨海人民向海图强的坚韧品性。

  随着“渤海之眼”摩天轮缓缓上升,采访团将滨海的城市景象尽收眼底。五彩斑斓的盐池,讲述着久远的故事;阵阵海风,吹拂着时代的气息。采访团眺望着古老而现代的滨海,脑海中如话剧一般,浮现出一幕又一幕场景,有质朴,有奋斗,有新生。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方文婷 王亚欣/文 巩建国/图

责任编辑:周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