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人生这场教育不该本末倒置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6-06 18:02:24

人生这场教育不该本末倒置

◎张艺馨

  当今时代之下,重视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已经有了深刻的认知,家长们费尽心思,绞尽脑汁的送孩子们去接受更多的教育。

  无论是语数英这类的主流教育,还是钢琴美术等兴趣爱好,几乎每个孩子都开始忙碌起来,校内学完校外学,工作日学完假期学。

  我们不否认,通过学习的确是改变命运,跨越阶级的一种公平且有效的方式,学习这件事本身也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学习的主体变成了谁?

  我们到底是在为了学习而学习,还是为了知识而学习?家长、老师、学校无论是哪一方,我们督促学生学习,严格的要求,都是为了学生的成绩而考虑,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们可以有一个好的成绩,好的人生,可以过得幸福快乐。

  不少家长督促孩子学习时总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出人头地,不要走我的老路,做这些辛苦活。”所以我们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们变得更好,成为更好的人,从而过上舒服快乐的人生。

  我们让孩子受教育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更幸福,主体是孩子,那我们是否应该多多关注孩子的状态呢?根据孩子的状态,去调整相应的策略和方向以达到让孩子幸福的初衷。

  我在课外的晚辅导作业的机构做过半年多的兼职,我真切地体会着这些孩子们的痛苦。

  仅仅是一个学期,我清晰地感受着孩子身上的鲜活,青春洋溢的逐渐被疲惫,麻木,机械所替代。不敢犯错这个问题存在于很多个小朋友身上,他们很多已经到了因为害怕犯错于是不敢开始,不敢尝试,他们的每一笔落下都带着犹疑。

  其中一个三年级的小姑娘,她的母亲是一位很爱她且思想开明,教育理念很人性化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小姑娘也很机灵,很大胆,她保留着一个小孩应该有的稚气和淘气,敢于质疑,面对挫折和困难也很勇敢,她比别的小朋友多了一份舒展。

  如果把所有的孩子比作一株小绿芽,许多孩子是紧缩的,怯怯的,在这天地间总带着拘谨,无法舒展开来。

  但这个小姑娘却可以舒展,她不是我组里成绩最好的,她也不是最乖巧的,但她是最舒展的,最坚韧的。

  我们那一组也有很听话,很乖巧,每天去了很自觉地做作业,写试卷的小朋友,这样的小朋友简直是每个家长梦寐以求的孩子,妥妥的别人家的小孩。

  可是她为了追求完美,会因为一个字的错误撕掉一整张纸,会害怕犯错,每一笔都写得很用力,她只有十几岁,但她每天都像站在冰面上,却被要求翩翩起舞,一个本该对世界充满探索欲,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的孩子,却早早地就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她又该怎么样快乐呢?

  如果,失去了快乐的能力,那么即使门门功课都满分,即使她完成了世俗眼光中的满分答卷,她真的就快乐了嘛?

  孩子啊,人生只有一次,我们终将逝去,如若终其一生都活在他人的眼睛里,何其悲哀?何不勇敢一些,去填写属于你自己的人生答卷,别害怕,人生的答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精彩,哪一张不是满分答卷呢?

  何况,学习只有书本才叫学习吗?生活中,何处不是学习,何事不可学习,若将学习只定义为书本,那么我们之于学习的定义是否过于狭隘。如若只会书本,毫无生存技能,那么孩子们又该如何独立生存,生存尚且成问题,又何谈思想之独立,人格之独立?

  我们不应该将教育本末倒置,牢记教育的初心,时刻关注教育的方式是否与孩子自身兼容,而非一味地追求名次与成绩,我们的初衷是想令学习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善良有礼的人,去过幸福快乐的生活。而非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变得麻木,机械,无意义的重复学习这一行为,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已经失去了快乐的能力,那么学习于他们而言又有何意义?

  我们可以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可以为幸福生活而读书,甚至可以为了更好地玩而学习,但独独不该为学习而学习。

  为了学习而学习何尝又不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感动的行为?

  重视青少年教育多样化,注重科学学习,劳逸结合,强调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些都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行为,教育啊,请不要将它本末倒置!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