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中国故事”的山东讲法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4-29 17:29:3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一年之计在于春。即将过去的这个春天,山东文化领域的“大动作”不少。鲁西南,有首届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2023世界牡丹大会;鲁北,有黄河文化论坛;胶东,有2023青岛数字文化应用发展大会。

 

  透过这些“大动作”,能看到齐鲁大地“讲故事”的逻辑和脉络。

 

01

 

丨海报新闻

 

  首届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在济宁曲阜举办。曲阜是儒家思想发源地,儒家把诚实守信作为君子立身、立言、立德的必备品质,仅一部《论语》,“信”字就出现了38次,其中24次表诚信之意。济宁的印学底蕴也很深厚,有“天下汉碑半济宁”之说,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振濂评价,“一部汉代书法史,如无济宁,则几乎无从措手其间”,尤其是孔庙,汉碑如云。在济宁举办印信展,独具优势,又意义非凡。

 

丨济南时报

 

  “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则直接是黄河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是“开启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新篇章”,专门讨论如何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特质与时代价值,进一步创新和提升国际传播的策略与效能。

 

 

  至于2023青岛数字文化应用发展大会,则有500余家数字文化企业参加,其中世界500强及头部企业50余家。会上探讨了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看上去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其根本还是文化“活化”、文化“两创”与文化传播。

 

  这几场大活动,选择的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文化符号、极有底气(文化底气和对外开放底气)的适配城市,关注的话题或呈现的方式都和国际接轨,“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山东正在加力奋进。

 

  传统,不属于过去,它会成为现代的背景颜色;现代,不只是时代概念,在文化上更是与传统割舍不断。坚持文化“两创”,才能让传统文化永葆持久生命力,在新时代迸发强大影响力。开展文化“两创”,山东驰而不息。

 

  党的二十大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透过这个春天,我亦看到了山东为此努力的样子。

 

  春为一岁首,未来路犹长。期待山东带来更大的惊喜。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庞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