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潍坊新闻网 > 非遗文化

创新巧做“手工蚕丝被” 非遗传承带动村民增收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4-14 19:40:22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临朐手工蚕丝被制作技艺是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临朐县山旺镇百沟村的隽新昌是潍坊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临朐手工蚕丝被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他创新建立“合作社+生产基地+形象店+展销+市场”模式,设立临朐手工蚕丝被传习所,让多人增收致富的同时,传承了“手工蚕丝被”非遗制作技艺,受到了赞扬。4月14日,在潍坊市区正在举办的春季购物节上,隽新昌带领他的团队现场制作手工蚕丝被,受到了市民的青睐。

隽新昌(左一)正和员工制作蚕丝被。

手工蚕丝被受到青睐

  当日,隽新昌的展位前聚集了不少顾客,隽新昌正和同事现场手工制作蚕丝被。“天然的蚕丝都是原白色,我们的手工蚕丝被采用双宫蚕茧为原材料,先后经过选茧、煮茧、剥茧开棉、冲洗晾晒、拉丝成被等步骤制作而成。潍坊的蚕丝被口碑好、质量佳,不仅本地销量好,还远销北京、上海、河南等地。”隽新昌介绍说。

  记者看到,这种手工蚕丝被质地细密、手感松软、厚薄均匀,还有淡淡的植物纤维味道。“蚕丝被蓬松柔软,透气保暖,我的一位亲戚专门介绍我来购买。”高新区东方世纪城小区的贺女士专程来到现场,一连购买了三床手工蚕丝被。

隽新昌在制作收工蚕丝被。

创新传承手工蚕丝被制作技艺

  隽新昌今年54岁,10多年前和有着缫丝工作经验的妻子创办了织丝企业,招用员工30多人,用传统的方法缫丝,木柴加热烧水煮茧,纯手工拉制,保持蚕丝原有的内在蛋白,这样做出来的蚕丝被蓬松柔软、透气保暖、原生态绿色天然。他们白天在门店现场制作蚕丝被,晚上到部分居民小区,现场演示和制作蚕丝被,材料、工艺展示在大家面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为了带动就业,发展产业,隽新昌创新建立“合作社+生产基地+形象店+展销+市场”模式,对桑蚕养殖、选茧、煮茧、拉丝成被等环节严格把关,拉长延伸非遗产品的产业链条,让社员们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致富。隽新昌成立的临朐县桑蚕养殖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临朐县乡村振兴非遗产业化示范点,带动多个村庄的村民种植桑树,种植面积达3000亩,桑蚕养殖户1000多户。在临朐县城设立临朐手工蚕丝被传习所,使临朐手工蚕丝被制作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同时让很多人实现增收致富。2020年,临朐手工蚕丝被制作技艺成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当年,隽新昌被认定为潍坊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临朐手工蚕丝被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临朐手工蚕丝被制作技艺更好的传承和发扬。”隽新昌说,他还会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在营销方式等方面寻求突破,让临朐手工蚕丝被站稳市场,继续传承临朐手工蚕丝被制作技艺。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梅/文图 

责任编辑:庞珂

潍坊日报社主办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1020739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004号   新闻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4

新闻热线:0536-8196500   广告热线:0536-8196033   邮箱:newswf@126.com   潍坊国际风筝会

版权所有:潍坊日报社(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 2007-2021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