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委员风采 | 刘晓清:阳光就在那里,只要你在路上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4-04 20:51:40

  阳光就在那里,只要你在路上

  ——记市政协常委、阳光晓清传统文化艺术传播中心理事长刘晓清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大胆下笔就行,注意掌握笔锋的粗细。”“这几个字写得很到位,笔画非常舒展。”前不久,记者在潍坊医学院阳光晓清工作室,见到“最美轮椅姐姐”刘晓清时,她正细心地教学生临摹《兰亭集序》。

  “孩子们功课比较紧张,学习压力大,希望我的课能够帮助他们放松身心,在纸笔交织中感受书法艺术的美好。”受聘为潍坊医学院客座教授以来,刘晓清定期到学校教授书法课。在同学们眼中,晓清老师专业、认真,既是可敬的老师,又是亲切的朋友。

  “书法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没有书法就没有现在的我。”在刘晓清看来,书法是墨色、线条、结构、内容凝结而成的艺术,看似简单的作品背后,是反复面对失败并重新开始。学习书法近三十年来,刘晓清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也对生命有了更深更新的体验。工作室内悬挂的一幅幅书法作品,俊秀中蕴含着力量。

  刘晓清说,有两种职业她最为敬佩,一是医生,二是老师,她能够与教学结缘,着实是一件很幸运的事。“2019年我第一次开设高校巡展走进潍坊医学院,看到朝气蓬勃的学生们,我仿佛回到了短暂但美好的校园时光,也给了我一种向上的激情。”回忆往事,她深情地说。

  “帮助别人,被别人需要,也是一种幸福。”这些年来,由刘晓清发起成立的公益组织——阳光晓清传统文化艺术传播中心,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文化艺术讲座,走进大学校园开展励志讲座,联合团市委、市残联、市书法家协会以及其他社会公益组织共同开展爱心公益活动等,树立起了“阳光晓清”公益服务品牌。

  除书法老师之外,刘晓清还有一个正式身份:潍坊市博物馆讲解员。2017年,刘晓清受邀参加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现场讲述郑板桥《峭壁兰图》背后的故事,取得了全国第三名的成绩。在这之后,她被潍坊市博物馆聘为正式文物讲解员。“来到馆里工作后,我有了很多和历史文物面对面的机会。这些带有历史故事的文物也在无形中滋养着我,让我在书法艺术之路上越走越有底气。”博物馆被刘晓清视为改变命运的“大学”。

  工作之余,刘晓清和同事们到市聋哑学校和盲童学校,开设适合残疾孩子的课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时也会邀请残疾孩子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魅力。初次走进博物馆的盲童一边兴奋地触摸仿古铜像,一边仔细聆听讲解并提出各种问题,还走到讲解员身边不断打手语说“谢谢,我喜欢博物馆。”刘晓清和同事们都被深深地打动了。

  在一次活动中,刘晓清结识了雷锋同志生前最亲密的战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人物原型乔安山,并与老人成了忘年交。这些年来,她一直与乔安山夫妇保持联系,听他们讲述雷锋的故事。无形之中,雷锋精神给了刘晓清莫大的力量。

  涓涓细流,汇成公益的大海。“雷锋这一生做的都是看似平凡的小事,点点滴滴的奉献着,我和我的公益团队将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刘晓清说。此前,她向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雷锋基金管委会捐赠了自己精心创作的8幅书法作品,用于该组织的慈善义拍活动。

  政协是一个大家庭、大舞台。自成为市政协委员以来,刘晓清在履职尽责中担当作为,致力于书法艺术普及、为残疾人朋友发声。“在撰写提案之前,我会充分调研,力求切实可行。在我提出书法进校园建议后,有的学校对此非常认同和支持,专门聘请了书法老师,开设了书法课。”提案能够得到积极回应和落实,刘晓清感到十分欣喜。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一名残疾人代表,我要主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用手中的笔去书写和传播真善美,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弘扬社会正能量。”刘晓清说,今年,她将继续聚焦残疾人群体实际需求,就加强互联网应用无障碍改造提出建议,帮助他们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福文/文图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