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来源:潍坊日报   发布时间:2023-01-15 08:01:2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立足国情和农情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立足“大国小农”这一基本国情农情,走出一些观点误区,不能简单地把农业现代化等同于机械化、规模化、高产高效等,也不能把农村现代化等同于农村城镇化,大搞造城运动。首先,要立足于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农村产业发展应以县域为单元,结合各地资源禀赋特点,尊重不同发展阶段的客观规律,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强龙头培育和技术创新,还要加快发展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其次,要立足于乡村地域特征,不能生搬硬套城市建设的做法。通过加快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特别是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现代生活水平;通过合理规划村庄空间布局,保留村庄风貌特色,传承农耕文明,促进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合。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持续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还是起步阶段,与“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人居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还不高。要建设美丽乡村,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第一,要积极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升级提档诸如能源、道路和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第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以县域为单位,统筹配置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抓好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重点工作,逐步提升农民生活环境的舒适度,满足农民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完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

   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保障,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通过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抓好农村党支部队伍建设和整顿,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和号召力。二是抓好党员能力提升,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机制有效解决党员干部队伍“本领恐慌”问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三是健全村民参与治理的机制,提高群众自治意识。既要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提高村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通过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的投入力度,有针对性地对农民群众展开培训,提高农民自治能力。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业农村现代化,不能只关注物质的富足和外在条件的改善,也要重视精神的富有和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只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才能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首先,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根据地域文化的特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广泛宣传百姓身边的先进模范和文明新风,孕育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其次,深入推进文化下乡。通过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场所的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普及科学知识,摒弃陈规陋习,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进行。再次,营造向上向善社会氛围。通过文明积分、志愿活动积分等形式,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作者:张娟

(作者单位:中共诸城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