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助续学家国情怀浓厚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3-01-08 09:45:48
黄裳为汶川地震义捐。
容鼎昌(黄裳)致钱新之信函
黄裳之父容敬源不知何故自杀,家庭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身处沦陷时期的上海,全家生活窘迫。容敬源生前的上司钱新之心生恻隐,赠予2000元,雪中送炭令黄裳得以继续大学学业。黄裳的家国情怀从此根深蒂固,他曾捐出辛苦收购来的书籍,作为文物捐献给国家;汶川地震时,他举办义卖进行赈灾。
父亲自杀家中困顿 得捐助继续学业
黄裳之父容敬源,益都人,1909年毕业于山东高等学堂专科,考取官费德国留学资格,先经半年预备科学习,旋入柏林大学学习矿律及普通法律一年。
1910年10月,容敬源又入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素有“欧洲的麻省理工”之誉的亚琛工业大学,学习矿务专科四年,并在煤矿及各五金矿厂实习一年,于1915年10月毕业,获矿务工程师学位。1916年9月回国,赴教育部呈递文凭。1917年起,容敬源由农商部任用,历任河北井陉煤矿公司矿师、矿长及炼焦处主任,后任中兴煤矿公司筹备炼焦专员。
1942年6月21日凌晨,容敬源在寓所写下最后一篇日记,中有“天亡我也”等字样,然后口服来沙尔药水,又用裁纸刀刎颈身亡。待其妻发现,为时已晚,无法救治。容敬源以这种极端凄惨的方式告别人世,个中缘由,或因生活困顿所致,“死之前一日,家中被窃,损失衣履,或一时愤激,竟出下策亦未可知。”
容敬源匆匆撒手人寰后,中兴煤矿公司对容家予以抚恤,丧葬事宜一切从简,只是可怜了孤苦伶仃的遗孀和三个儿子。长子容鼎昌当时23岁,正在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距毕业还有一年,其余二子尚年幼。容家痛失一家之主,同时也断绝了唯一的经济来源,身处沦陷时期的上海,生活极度窘迫。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四处求助。
容敬源的好友吴煦、张蕴珍、汤镇,由上海联名写信,给远在重庆的交通银行董事长兼中兴煤矿公司董事长钱新之,诉说容家遭遇的惨状,祈求钱新之转请时任国民党政府经济部部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翁文灏、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钱昌照,可否发起对容家予以捐助,并随信附上一份容鼎昌写的哀启。
钱新之接信后,于8月10日致函翁文灏、钱昌照,除按照来函说明容家情况外,言辞恳切地请二人“可否于资源委员会内登高一呼,集一成数,并于容君同学处广为劝募,俾解倒悬而资救济,无任迫切盼祷之至。”
1942年冬,黄裳与好友黄宗江等离开日军铁蹄践踏下的上海,长途跋涉,颠沛流离,于1943年初抵达陪都重庆,吃、住、学均极度困难。为摆脱窘境,他多次求见父亲生前的上司钱新之。1944年3月,钱新之亲切接见黄裳,关爱勖勉之情,令他如沐春风,内心充满感激,并请钱新之给翁文灏写了一封引荐信。3月14日,黄裳又致函钱新之,恳请他对在沪生活困苦的家人给予接济:“昌遭逢家难,只身来渝,屡作谒请,咸勉以继续学业。唯寡母、弱弟滞留沪渎,茕苦无依,屡谋接济,尚不可能,而昌本身膳食书物所需自更无着。因念董事长爱护后辈,悯恤孤苦,日前得接謦欬,春煦所及,感念至深。用敢敬恳董事长悯其孤弱,赐予补助,他日就业,敢不图报,恩泽所被,存殁均感。”
钱新之顾念容家不易和黄裳登门恳求,顿生恻隐之心,慨然赠予两千元。这雪中送炭的厚赐,使身处异乡、穷困潦倒的黄裳感激涕零,并遵照钱新之的叮嘱,回交通大学继续学业。钱新之作为大银行家的施与也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黄裳的人生观。黄裳的家国情怀,从此根深蒂固。
寻购藏书楼书籍 全部捐出献国家
绍兴祁氏澹生堂,曾是江南首屈一指的藏书楼。澹生堂主人祁彪佳,是明朝天启年间的进士,清顺治三年(1646),因复国无望,自沉池塘。家里人把书籍秘密转移至夹墙中,一存便是300年,这批珍贵的藏书得以保留下来。后来,祁家逐渐萧条,人丁稀落,其后裔大部去了北方,留下一个老太太守家。解放前后,老太太失去了生活来源,便将前人藏在夹墙里的书一点一点变卖。黄裳得知后,专程去绍兴,找到那些与老太太打交道的小摊贩,让他们将从澹生堂散落出来的书卖给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裳最后把澹生堂大部分重要的藏书都买到了手。此事传到了国家文物局局长、黄裳的好友郑振铎的耳朵里,便给黄裳写信,告诉他:“按照国家文物法的规定,这算是出土文物,应归国家所有。”虽然“得书之艰,好书之切”,但黄裳二话不说,立即将那些花了大价钱、费了大力气的书籍悉数捐出。
举办赈灾义卖会 所得善款捐学校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黄裳特意捐献出自己所藏的十余部签名题跋本,与孔夫子旧书网、上海《文学报》合作,举办“黄裳著作赈灾义拍”活动,拍卖所得善款66789元,全部捐助灾区用于学校重建。其中的《珠还记幸》精装签名本,仅印100册,是极为难得的收藏珍品,最后以惊人的8001元/册成交,创下黄裳著作价格最高历史纪录。著名记者姚峥华感念之余,于2008年6月30日策划了一个专题《黄裳著作赈灾义拍》,在《深圳晚报》以四个版的篇幅对黄裳的义举及其著作对文坛的贡献做了全面报道。
2010年7月,黄裳在《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的筹划组织下,参加“名家手稿书画签名本珍本”赈灾义拍,包括余英时、董桥、朱天文、朱天心等捐赠的手稿,郑重、谢春彦、梁治平、蒋寅等捐赠的书法绘画作品,朱维铮、陆谷孙等捐赠的作品题词签名本等。义拍结束后,所得全部款项,捐给江西省抚州市灾区中小学。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