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高泓 《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强国少年》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12-02 12:07:00
蓝天白云,秋高气爽,爸爸边开车边给我介绍着龙池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龙池镇位于昌邑市西北部,南接奎聚街道,北邻渤海莱州湾,东与柳疃接壤,西与寒亭相邻,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昌邑第一支抗日武装在这里诞生,八路军鲁东游击第七支队在这里组建,昌邑县第一届人民政府在这里成立,素有昌邑“小延安”之称。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连接延安与胶东抗日根据地的红色“渤海走廊”。人杰地灵,著名军事家孙膑、武进士齐恩铭、早期同盟会员陈干等人才辈出、美名远扬。资源丰富,盐文化历史悠久,地下卤水资源丰富。
不一会到了红色革命区——龙池!我们先去参观了“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艰难岁月,使命重托。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渤海走廊”开辟形成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承担起了艰难岁月的特殊使命,成为“我必守、敌必争”的重要战时交通线。第二部分:坚强核心,中流砥柱。全面抗战开始后,面对极端险恶的形势和环境,三县地区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在保卫和巩固“渤海走廊”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锻造了一支坚强有力的先锋队组织。第三部分:赴汤蹈火,浴血奋战。在这场艰苦卓越的斗争中,面对敌人的残酷扫荡,我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成为“渤海走廊”的可靠保证。第四部分:民众奋起,铜墙铁壁。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人民群众,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成为“渤海走廊”的坚强后盾。第五部分:背负期望,为国担当。党的领导、武装斗争、群众拥护,使“渤海走廊”经受住了血火考验,发挥了护送过往干部、协助跨区调兵、密云战略物资三大作用。第六部分:初心永恒,礼赞英雄。硝烟已经散去,英雄应当礼赞,“渤海走廊精神”永远铭记。
随后去参观了齐西古村落、剪纸文化展示馆、陈干故居、孙膑庙等历史文化遗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革命前辈英勇无畏。
最后去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站在门口“浩气参天”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感受到烈士们的浩气长存,后辈对烈士的敬仰之情。展馆里面的字画、书籍、展品让我更真切的了解到战争年代的残酷无情,人民的流离失所,先烈的英勇无畏。正如毛主席所说“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面对先烈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默哀三分钟表示对他们的缅怀之情,感谢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今天我们生活在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美好生活中,要牢记革命精神,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才不愧对胸前的红领巾。革命的岁月虽已离我们远去,但革命精神确永驻我们心间。让我们继承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充满信心和力量,挥洒青春和热情,播种春天和希望,为中华腾飞而读书,为中华腾飞而拼搏!
回家的路上,我们谁也没有说话,车内异常的安静。我的大脑还沉浸在那一幅幅历历在目的画面中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昌邑市柳疃镇柳疃学区小学 姜高泓
责任编辑:张 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