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立德树人 勇担使命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09-07 08:33:00

立德树人 勇担使命

——我市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潍城区西关中心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们一起上手工课。通讯员 王姗姗 摄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教育生态更加风清气正、教师待遇地位不断提高、素质结构更加优化、职业发展动力更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组织、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教育系统坚持先人后事,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自2004年以来,全市先后承担校长职级制、教师职称制度、县管校聘、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等5项国家级教师队伍改革试点,教师队伍建设生机勃勃,结出累累硕果。

  2022年,全市通报表扬教学成果奖400项,潍坊市“新时代教育人物”10名、“潍坊最美教师”30名、“潍坊市教书育人楷模”60名、“青年教改先锋”100名、“乡村优秀青年教师”100名。

  坚持党建统领

  深化立德树人

  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每位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思政课教师是知识的讲授者、价值的引领者,还是家国情怀的传播者。“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教师队伍责任重大。”首届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小学特等奖获得者——高新区东方学校韩金玲老师说。

  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思政课教师是落实思政铸魂育人的主力军。我市不断健全党建重点工作项目、月度优秀共产党员教师、党员名师工作室、青年党员教师先锋岗等制度,保持了教师队伍的坚实底色。为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我市印发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意见,县县组建思政一体化建设联盟,组织思政课教学大赛,推选战疫育人主题思政“金课”72节、课程思政精品课65节。首届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47人获奖,获奖人数居全省首位,思政铸魂育人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明显。

  “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老师只有修身正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给学生以正面引导。立德树人是教师永恒的追求和责任。”潍城区玉清中学教师安雪莉在参加师德师风培训后这样说。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我市持续深化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重新修订《潍坊市新时代中小学教师从教行为负面清单》,再次明确教师从教不得触碰的“红线”“底线”。近日,省教育厅面向16个地市及高校遴选出10个师德师风建设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介,地市级教育局案例仅2个入选,其中我市申报的《深化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建设 靶准新时代立德树人风向标》案例成功入选。

高密一中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学习。通讯员 蔡树英 摄

  落实激励政策

  提升内生动力

  实施教师管理“三定三聘三评”,打出了一系列教师激励“组合拳”。今年起,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定编制、定岗位、定绩效,聘层级、聘岗位、聘职称,评师德、评业绩、评专业”的教师管理“三定三聘三评”改革,明确要求在绩效工资上向教学一线、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倾斜;结合“县管校聘”改革,推进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在职称评定、特级教师和名师推选等方面向乡村学校倾斜。

  北孟镇高阳小学是昌邑市最南端的一所乡村学校,距离城区60余公里。在这样偏远的乡村学校,学生生源却一直保持稳定,教育教学质量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这源于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政策的推进。

  在民主协商、双向选择原则下,我市连续推进7轮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累计完成校内聘任35.7万人次,跨校竞聘2.5万人次,城区向乡村流动7245人次。学校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人岗相适”,教师通过自主选择、跨校竞聘,有了更多机会、更大舞台。

  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今年,我市新引进教师4955名,其中“双一流”院校(学科)、重点师范类院校和硕士及以上优秀毕业生756名,教师队伍结构实现不断优化。

潍坊高新区东风学校英语教研组抓住课堂阵地,实现有效教学,促进教师个人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讯员 赵英 摄

  实施培养工程

  助力教师成长

  潍坊一中教师张明月是华东师范大学的生态学博士,2021年毕业后加入我市教师队伍。一年来,在青年教师系列主题成长活动的助推下,她快速适应了从博士研究生到教师这一身份的转变,凭着科研人吃苦耐劳、创新实干的精神投身学校和课堂,先后获得市委教育工委党史知识竞赛一等奖、建功立业巾帼之星等荣誉,成长为学校的教学新星。

  为加快促进校长教师专业发展,我市开展系列活动:实施教育领军人才培育工程,遴选新时代校长领军人才培育工程后备人选50名;举办“未来教育家”治校方略路演大赛,为青年干部提供展示治校育人能力的平台;举办全市中小学校长全员培训暨潍坊教育干部大讲堂,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现场授课;会同市委组织部举办全市教育系统青年领军人才暨青年干部培训班,赴华中师范大学集中学习。

  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培训是有效路径。我市不断完善课程化的培养培训机制,市级财政投入850万元,以教师培训、学科基地建设、教学成果奖励为抓手,全面推进教师队伍提质赋能。组建市、县、校三级培训团队,开展领军人才培训、全市骨干教师培训百余场;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发展,通过“青年教师成长学院”、“90后”教师联盟、青蓝工程等搭建广阔交流平台,助推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快速提升。今年以来,全市有30名乡村教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441名公费师范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

  如今,作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市,我市建立起专班推进、专家智库、课题研究、成果推介的推进机制,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了5处创新先行区和30所学校先行先试,成立了加快推进教师研训应用提升、创新教师“云上”培养等十大任务和20个重点项目,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教师赋能减负的助推器,人工智能正成为加快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重要推手。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林峰/文

  通讯员 : 王宝刚 赵颖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