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天南地北潍坊人 | 田国庆:万亩荒滩变良田 拓荒精神永流传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08-23 15:19:56

  万亩荒滩变良田 拓荒精神永流传

  ——访山东滨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国庆

  田国庆参加海水稻丰收测产仪式。

  2018年的中华拓荒人启动仪式上,一顿再普通不过的早餐让田国庆和袁隆平院士结识,也是从这次的早餐邂逅开始,袁老成为田国庆发展海水稻的榜样,袁老不唯书、不唯上、不四唯,只唯实,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是支撑田国庆在海水稻事业上一路拼搏的精神支柱。中华拓荒人启动仪式现场,在袁老见证下,田国庆签下了1000亩的海水稻试验田,海水稻在潍坊正式落地生根。

  田国庆带领团队到海水稻种植基地实地考察。

  选育海水稻

  盐碱地化身“聚宝盆”

   潍坊国家农综区的北部区域池塘,沟洼纵横交错,水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相当一部分土地盐碱度偏高,农民种植小麦和玉米年均亩产不足500斤,生产效益低下,抛荒现象严重。如何将这片盐碱地利用起来,变成可让农民致富的“聚宝盆”,田国庆给出的答案是种植海水稻。

  田国庆曾前后30余次到青岛与袁隆平院士团队交流沟通,邀请他们进行实地调研20余次,在充分调研过后,终于成功将海水稻项目引入寒亭。2018年,田国庆成立了山东滨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海水稻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决心让盐碱地变良田。

  一步一个脚印,潍坊的海水稻试验田仅用了3年时间就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在2019年成功试种1000亩的基础上,2020年规模扩大到2.51万亩,亩产625.3公斤。2021年10月28日,田国庆邀请了5位专家对2.51万亩海水稻进行测产,按照国家标准14.5%的水分折算,测产结果为亩产量691.6公斤。目前,育苗温室已建成4座,高温大棚建成20座,2022年种植海水稻5.8万亩。

  为加快推进海水稻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的发展,田国庆主张创新采用“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快土地流转,此举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村民收入涨到了原来的数倍,曾经的盐碱地变成了全村的“聚宝盆”。

  田国庆向来访者介绍滨袁农业产品。

  夯实产业基础

  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田国庆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结合周边农村现状,坚持“退耕还湿”的理念,确立“一区一地一中心、一镇一村一田园”发展布局,着力构建“海水稻+”新型农旅综合体。专家预估,经过3年海水稻种植,土壤盐碱度将由5.9‰降到2.8‰,将为保障粮食安全、缓解耕地红线压力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滨袁农业积极打造两大海水稻产业生态品牌“种福田”“袁匠”,通过海水稻初加工、精深加工,可以生产大米、米粉、酒、调料等产品,上架天猫、快手、抖音等多个电商平台。公司还与50多家公司达成团购销售意向,与银座、中百、福乐多、华联超市、中国供销集团等签订合作协议,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充分利用禹王国家湿地公园文旅优势,打造集文化展示、农业科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都市农旅小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滨袁农业继续推进海水稻育种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建设,同时配套建设现代化优质农作物深加工中心、优质农作物研发中心等。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拥有自己的优质农作物深加工中心和研发中心,促进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种下一粒种子让荒滩变良田,让海水稻产业造福于人,让天下多块良田,方能不负袁老对我的期望。”田国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情地说。

  展望未来,一个以海水稻为核心,集旅游、文化、5G云端、海水稻深加工产业、文化展示体验中心、医养结合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小镇将在潍坊形成。从区域试验到全面推广,从十万亩到百万亩,田国庆决心抢抓第三届潍坊发展大会的机遇,继续将海水稻产业做大做强,不负袁老所托,让拓荒人精神薪火相传。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宋玉璐/文图

责任编辑:封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