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松兴屯的葡萄熟了,村民们的心儿醉了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08-13 14:36:53

  户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楼房别墅连成排,村里逛公园、看大戏……8月12日,记者来到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感受这个村庄在乡村振兴中的喜人变化。

  松兴屯村美如画。

  眼下,在松兴屯的中荷果园基地里,600亩从荷兰引进的维纳斯黄金苹果已是硕果累累、沃野飘香。为了提高品质,七八个村民正在合作社技术员的指导下给苹果进行压枝和夏剪。

  “我在家门口上班很方便,一天挣100块钱还不累,挺知足!”村民王在贞曾经是个家庭主妇,如今成了果园里娴熟的技术工人。她告诉记者,苹果园共种植了5个高端品种,每斤售价在5元到15元钱不等,而且市场需求量比较大。

  松兴屯新建的600亩中荷果园基地。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十年前,松兴屯村还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村民守着几亩薄田靠天吃饭,村党支部书记徐林收上任后,在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要把土地流转种葡萄,每亩地一年流转费1200元,然而很多村民却并不买账。

  “面对村民的顾虑,我们提出土地流转坚持‘进退自由’,村民可以流转,也可以继续种庄稼。”徐林收说。

  村民们思想打开了,900亩鲜食葡萄大棚陆续建成,丽珠源葡萄专业合作社也随之成立,松兴屯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主导产业。

  葡萄承包大户徐凤州家的葡萄喜获丰收。

  “一切的成本都是由合作社托底,葡萄种植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没有了后顾之忧,乡亲们的积极性也提了起来。”回忆起当年承包大棚时的场景,村里的承包大户徐凤州记忆犹新。

  产业有了起色,村民住的却还是低矮破旧的房子。2015年,松兴屯借助政策扶持,筹资1.2亿元,建设了248栋二层楼房、6栋多层楼房,圆了村民的“楼房梦”。

  村民们正在收获葡萄。

  村民搬迁以后,松兴屯又建了128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和中荷果园基地,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去年松兴屯人均纯收入达到4.5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200多万元,分别是2011年的9倍和100倍。

  如今的松兴屯村已嬗变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成为连城里人也向往的美丽家园。

  松兴屯村宽阔整洁的村道。

  阚家镇党委副书记宋文华表示,松兴屯在全镇率先实现了土地流转百分百,用不到十年时间发展了园区、建成了社区、造就了景区,成功摸索出了一套乡村治理新路径。作为潍坊国家农综区的辐射区,他们将把推动整村土地流转作为土地整合的基本形式,继续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全面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质扩面,让更多村集体和群众参与其中,共享集体合作发展成果,不断拓宽乡村振兴共富道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国栋/文图

责任编辑:陈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