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圆桌大家谈(一)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02-27 15:35:03
编者按 2月7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举行,省委书记李干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近日召开的市十三次党代会,擘画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时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列为首位重点任务。如何更好推动“十大创新”、加快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近日,我们约请部分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敬请垂注。
北海路通亭街立交桥,彻底打通困扰多年的“五岔口”交通堵点。(资料照片)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巩建国 摄
以创新实干答好民生改善答卷
□汤丽丽
民生改善创新必须以民生工作理念的创新为先导,着力实现“五个拓展”
从扶贫济困向保障民生权利拓展。
要从以往仅仅局限于扶贫济困的思维中跳出来,尊重和保障老百姓基本权益,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体制机制,更好地帮助老百姓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
从局部救济向实现普惠拓展。
改善民生工作的对象,要在重视帮助困难弱势群体的基础上向覆盖全体人民的劳动、就业、医疗、教育等权利领域延伸,让全体人民平等、普遍地受益,让老百姓平等地享有发展机会的公平、规则的公平、主体的公平。
从满足生存性需要向更加关注发展性需求拓展。
既要帮助百姓实现其最低限度的保障,解决最基本的生活、养老、医疗、住房、就业等问题,又要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解决教育、培训等发展性需求,优化资本、技术、劳动等要素参与分配,构建财富积累的发展平台和体制机制。
从解决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向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舒适感、安全感拓展。
满足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的新期待,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加快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建设的步伐。
从政府统揽包办到动员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拓展。
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形成改善民生人人有责、改善民生人人共享、在共建共治中共享的生动局面。
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改善民生,不仅要“实招”,更得拿出“新招”
统筹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和财富积累。
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前提在于财富增加,在于加快把“蛋糕”做大、做好。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鼓励更多的城乡百姓以资本、资源、技术、管理等参与创业和分配,强化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城镇社区和被征地农民充分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老百姓创业富民、就业安民。
统筹推进完善低水平、广覆盖,与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应的保障体系。
保障民生是民生之基。要本着“基本保障、有限保障”的精神,注意目标性与阶段性的统一,逐步扩大社保覆盖率,提高保障水平,建立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着力完善困难群体的救助体系,重点是保障城乡低保户的基本生活,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标准;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完善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加快发展各项社会福利事业。着力完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把实现各类保障“全覆盖”作为努力目标。养老保障方面,主要是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非职工居民实现应保尽保;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城乡老年居民养老补贴等办法;建立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新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丰富养老服务形式,吸纳专业团队,提升服务水平。更加关注和逐步解决好农民变市民群体、老村干(镇干)、乡镇集体单位老退休职工等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医疗保障方面,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待遇,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推行农民工工伤保险。住房保障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扩大廉租房保障范围,对低收入家庭继续实行购房补贴制度,实现“居者有其屋”,逐步达到“居者优其屋”。
统筹推进公共产品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
教育方面,在实现免费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提升学前教育覆盖水平,继续深入落实中小学幼儿园三年行动,推动率先实现“入园自由”,重点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问题,使孩子们尽可能享受教育机会平等。医疗卫生方面,着力完善农村卫生体系,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高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文化生活方面,不断满足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推进图书馆、美术馆、游泳馆、音乐厅和文化演艺中心等一批文化、体育功能性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的文化网络。
统筹推进城市建设,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民生工作的更高要求,是切实提高幸福指数。要继续加大改善公用设施力度,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舒适。加快城市商业服务、供水、供气、污水处理、消防、避难、环卫等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完善交通体系,让老百姓出行便捷。着力优化人居环境,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和谐。着力构建完善的社区便民为民服务体系,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温馨。继续以社区为中心完善卫生服务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健身室、便民服务中心、小商业中心、小吃中心等,方便百姓生活。着力建设平安潍坊,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安宁。提升网格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强化抗灾防洪、反恐防暴、救援防化、战时防空等“四防”队伍建设,完善城市应急反应机制和危机处理机制,为老百姓营造安全、安宁的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潍坊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