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一呼百应?!潍坊这个村的党支部有啥魔力?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1-11-25 22:09:34

  冬日的乡村,大田里成方连片、绿油油的小麦苗散发着生机和活力。站在自家麦田前,昌乐县首阳山旅游度假区吴家庄村的村民刘金敏异常激动:“我和丈夫在外地,家里的二亩地顾不上,都是求着亲戚来种。前段时间村里打电话征求意见,问愿不愿意给托管出去,我们一听,马上响应,以后不用担心土地撂荒了,每年还有收入呢。”

  

  土地托管经营让吴家庄村的耕地避免了闲置。

  吴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学升对群众积极参与土地托管深感欣慰:“村里老龄化严重,年轻劳力越来越少,土地非粮化或撂荒现象开始抬头。为保障群众和集体利益,提高土地产出值,我们事先摸底,没想到家家户户都愿意托管。通过与家庭农场合作,现在全村110户的130亩土地都种上了小麦。”

  一呼百应、人心思齐的现象在吴家庄村并非鲜见,首阳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的刘伟伟告诉记者:“无论清洁取暖还是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无论‘户户通’还是‘五清强基’,吴家庄村一直走在前列,党支部特别有号召力、凝聚力,特别得民心!”

  一个巴掌拍不响,民心是村党支部用点点滴滴换来的。刘金敏颇多感慨:“像我这样常年不在家的有许多,无论什么事情,村干部都主动打电话联系我们,有事帮着解决。去年因为我公公的赡养问题,我们家族成员闹起了纠纷,刘学升和妇女主任刘会玲把我们分开做工作,又受累又吃气,最终化解了分歧,会玲还亲自下手帮我们收拾房子呢。”

  对党支部成员,村民姜丽也有一堆心里话:“我不会用手机缴纳‘惠民保’,多亏村干部刘洪昌帮忙。去年我公公患重病花了不少钱,去申请大病救助时只跑了一趟,村干部就全程代办了。”

  在吴家庄村,姜丽孝老爱亲,是出了名“好儿媳”,但在她心目中,刘学升和刘会玲才是榜样。“刘学升的老母亲活到92岁,生前多次做手术,学升和家人出钱出力,一直没放弃。会玲的母亲89岁了,她和兄弟一样承担赡养义务,我们村的老人接种疫苗,她都开自己的车去接送,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姜丽说。

  

  由村干部垫钱为村民修建的文化广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个“车头”就是村党支部书记。村民臧春梅回忆起一桩往事:刘学升的妻子和儿子都在武汉,去年春节前他订好飞机票,准备去武汉跟家人团聚,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立即把飞机票退掉,留在村里,带领群众战“疫”,保障了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此时,坐在一边的刘金敏或许受到了启发,掏出手机,打开抖音给记者看,上面是今年9月份吴家庄村开展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时,刘学升顶着烈日、汗流浃背,与施工人员一起用铁锨干活时的场景。

  “那天我刚出家门,看到学升二哥这么能干,很感人,便拍下来发到抖音上,大伙都一个劲地点赞呢。”刘金敏道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吴家庄村的党员和干部个个自强自立,都是勤苦创业的模范,也让村民信服。刘学升以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开过煤矿,后来响应号召“退煤还田”,修复生态,在原址建起了蔬菜大棚。刘洪昌搞蓝宝石加工销售多年,刘会玲家里开着汽修厂。有了钱,他们为村里做事也有了底气。

  “我们的文化广场就是学升他们垫钱建的。”姜丽说。

  

  村干部就清洁取暖后续问题为村民解难释疑。

  这几天吴家庄村的清洁取暖工程投入使用,群众用上天然气取暖做饭,既干净安全,又省力省钱,但在使用过程中仍有些问题需要解决,为此,刘学升和党支部成员天天走街入户,说得口干舌燥,跑得两腿酸软,依然不厌其烦,为村民做好解难释疑工作。把群众装在心坎上,再苦再累不推诿,一呼百应的党支部,就是这样的来头,这样的魅力。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希明/文图

责任编辑:聂臻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