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青岛大V:潍坊成了山东最大的惊喜

来源:青小岛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1-11-01 15:24:55

编者按

  10月20日,潍坊日报社旗下微信公众号潍坊融媒以《深圳为什么选择潍坊》为题,刊发了报社推出的深圳科技工业园落户潍坊深度解读报道(之二)。文章引起了青岛自媒体大咖青山子的关注,在报社深度报道基础上,又通过潍坊融媒等媒体平台对潍坊进行多方了解,在其以观察、思考、见证而知名的公众号青小岛上刊发了《潍坊成了山东最大的惊喜》一文,以深度的思考、分析,以第三方的角度,对潍坊今年来民生实事、经济发展、迈向万亿目标等进行了探析、报道,该文一经发出,阅读量迅速突破2万,社会反响很大。现对该文章予以全文转发,敬请关注。

  潍坊成了山东最大的惊喜

  深圳为什么选择了潍坊?

  10月20日,潍坊当地媒体以上述颇耐人寻味的文字做标题,刊发了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系列报道的第二篇。

  短短10个字,欲说还休的字里行间,隐隐传递出潍坊的自信,以及蕴含其间的底气。

  潍坊之自信,起码是有“数字”支撑的。

  前三季度,潍坊GDP首次突破5000亿大关,增速高达11.3%。在已经公布数据的山东12个地市中,增长幅度位居第一位。

  其实,今年上半年潍坊的GDP增幅就是山东首位。如果说上半年的数据还缺乏说服力的话,那么前三季度的亮眼成绩单,已经值得外界重新审视潍坊的变化与在山东的地位。

  过往,媒体看山东,眼光往往聚焦于济青烟三城,经济体量稍逊一筹的潍坊并不是关注的热点。而现在,潍坊已经悄然靠近舞台中央。

  今年9月14日,潍坊市长刘运表示,计划用5-6年时间,实现GDP过万亿、进军国内二线城市、冲刺全国大中城市综合实力30强。

  此话一出,引发不少议论。不过,以今年至今潍坊的势头论,这一目标甚至可能提前完成。

(许凯 摄)

  -1-

  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认知,通常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感性而又有温度的印象,往往更容易刻在脑海之中。

  正如提起潍坊,人们自然而然想起风筝一样。翱翔于天际的风筝,带飞了潍坊的知名度。可单薄的风筝,显然无法承载这座城市更大的梦想。

  潍坊需要风筝之外的新“人设”。城市受人喜爱,“友好度”是相当大的加分项。友好度的直接体现,便是民生。

  改善民生,成为潍坊改革突破的逻辑起点之一。

  今年潍坊推出公共场所免费停车制度,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举措。从市级机关大院做起,延展到机关事业单位、商超、企业及城市道路,目前已开放52万多个免费停车位,经验在全省推广。其中,288家公立医院33539个车位全部免费开放,属全国首举。

  无论是市级机关大院敞开大门,还是城市道路上免费停车,本质都是让利于民,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有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

  放眼全国,潍坊这种以民生为切入点,提升城市品质,进而改善干部作风、营商环境,最终落脚到城市竞争力的做法,并不算新鲜。追溯合肥、济南等城市的蜕变原点,无一不是民生打头阵。

  事实已经多次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这种做法蕴含的道理朴素又简单,通过一项项民生事的解决,一方面理顺市民的心气,另一方面整顿干部队伍的作风。

  潍坊企业的新代表:歌尔

  -2-

  民生方面的雷厉风行,同样出现在经济领域。

  潍坊市委书记田庆盈曾表示,潍坊经济有三强:实体经济、制造业和民营经济。

  但是,“三强”背后,存在传统产业占比高、高耗能行业占比高、结构偏重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为了改善潍坊产业结构,当地政府展现了极具魄力的手腕。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痛下决心、顶住压力搬迁中心城区6家重污染企业,其中5家是上市公司,产业规模过百亿元、税收近5亿元、职工过万人。

  为此,潍坊建立专班推进机制,“一企一策”出台政策。潍坊媒体对此的评价是“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为高质量发展腾出了新空间”。

  从“三强”身上,可以清晰透视潍坊经济的一体两面。潍坊之所以敢下重手,还是基于“三强”的底蕴。即使对“大块头”动手,也会有“后浪”顶上。这一点,山东其他地市很难做到。

  这从几组数据中便能得到印证——

  潍坊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分别达13家、27家;

  省级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分别达到57家、64家,数量均居全省第1;

  省级瞪羚企业7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2家。

  除此之外,潍坊民营经济发达。在山东民营经济整体偏弱的大局下,潍坊完全算得上“异类”。去年,潍坊发布民营企业百强名单,入门门槛由前一年的营收4.54亿元提高到7.81亿元。由此可见,潍坊民营经济的实力。

  由此来看,潍坊前三季度GDP过5000亿,并不令人意外。

  另外一点也不得不提,潍坊区域发展相对均衡,这一点与烟台有些类似。

  潍坊下辖的寿光、诸城、青州、高密等地区,均有自己拿的出手,甚至全国闻名的产业,比如寿光的蔬菜,诸城的汽车制造,青州的花卉产业等等。不但各有优势,且规避了产业重叠。

  通过全国百强县名单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凡是县域经济强的地区,所在市的整体实力都不弱。

  -3-

  2019年3月,潍坊上一任主政者一篇南方考察归来的万字讲话长文曾刷屏网络。

  讲话中提到,潍坊与南方五市有5点主要差距: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工作作风上的差距、营商环境上的差距、工作推进上的差距。

  在很多人看来,这些差距不只是潍坊存在,而是山东多地的共性问题。

  扭转日积月累的弊病,很难在朝夕之间奏功,需要久久为功的决心。时至今日,5点差距依然是潍坊需要攻克的“大山”。

  比如营商环境,今年6月份,潍坊主政者在批示中直接表示“举全市之力加以重点突破。”

  当然,积极的因素也在积累。

  像为支持中粮集团投资2.5亿元的潍坊港粮食物流项目,滨海区筹集3000万元配套资金,不到半年时间建成高标准配套设施。

  再比如,最能检验营商环境成色的民间投资,1-8月份增长21.6%,占比达76%、居全省第1位。

  这些都是潍坊在变的投射与验证。

  -4-

  潍坊的异军突起,对山东来说颇有点意外的味道。

  过去几年,山东的大规划中,要么是济青烟,要么是三大经济圈所重点提及的济南、青岛、临沂,主要角色难见潍坊身影。

  因此,潍坊的起势尤其难能可贵,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而且在不经意间,潍坊的交通优势开始显现。在今年2月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6条主轴中的“京津冀—长三角”主轴,7条走廊中的“京藏走廊”,无论在哪个线路上,潍坊都是贯通南北、横亘东西的国家级通道上的关键节点。

  潍坊透露,十四五期间,每天1亿元投向交通领域,夯实立体交通网络——

  京沪高铁二通道、潍烟高铁建成通车,“一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全面形成,至京津冀1.5小时、长三角3小时通达,力争实现“县县通高铁”。

  便利的交通,将平添潍坊前行的砝码。

  对于正在推进一体化的胶东而言,潍坊或许能发挥“鲶鱼效应”。胶东一体化,青岛是带头大哥,而潍坊则是最为积极的一个。

  10月21日,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推动和保障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决定》,强势推动一体化。

  此前一个月,潍坊发布推进胶东一体化2021年工作要点,梳理了13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120亿元,涉及交通、产业等多个方面。

  潍坊还印发专门通知,支持诸城与融入青岛,并具体分析了可承载的青岛转移的制造业项目。当然,还有依托胶东国际机场,打造临空经济区的高密。

  在向青岛靠拢方面,潍坊明显做得更深、更细,走得更近。

  胶东一体化推进,需要打破诸多壁垒,还牵涉到重合产业的洗牌,每一项都关乎地区切身利益。如果潍坊能与青岛联手打造融合样板,既发挥青岛的辐射作用,又能与潍坊产业互补,无疑将加速胶东一体化的总体进程。

  今年山东GDP有望突破8万亿,而青岛与潍坊有可能超过2万亿,占山东的25%。无论在胶东,还是在山东,都举足轻重……

作者:青山子

责任编辑:庞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