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7-27 10:26:33

  一边是呼吸、心跳骤停的意外事件越来越高发,一边是我国心肺复苏急救技能(CPR)的普及率仅为1%左右。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况,2021年7月7日-7月14日,山东中医药大学8位学子在中医学院陶洮老师的指导下,来到潍坊市临朐县冶源街道办事处、临朐县浮山医院、临朐县老崖崮村、平安峪村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联系起来,对群众进行心脏复苏术的培训。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头号健康杀手,心脏骤停、猝死的救治成功率非常低,死亡率极高。在农村地区,存在交通条件差、医疗资源匮乏、就医不便、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急救知识等问题,患者一旦发病往往错过抢救时间。因此团队决定调研农村心肺复苏普及程度,同时模拟人演练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面向乡镇农村进行心脏复苏术的培训。并且团队将结合自身专业,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联系起来,下乡开展义诊服务。

  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团队进行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团队进行了大量文献查阅,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拟定了采访调查问卷,精心制作团队教学视频,撰写专业又通俗易懂的科普讲稿。同时,团队还邀请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老师对团队CPR技术进行规范化指导,讲解注意事项,优化培训细节。

  紧跟党的步伐,助力健康中国

  调研是实践工作的开端和基础。刘向曾言“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团队为深入了解乡镇农村心肺复苏普及程度,走入潍坊市临朐县冶源街道办事处和临朐县海浮山医院,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政府工作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对心肺复苏的熟悉程度,以深入探索当前医疗卫生急救措施的普及政策和范围。

  面对队员们的到来,冶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一名董姓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农村心肌梗死率不断增高,但是因为地处偏远,救护车难以及时到达,宣传心肺复苏是十分有必要的。经过深入交谈,队员们了解到,原来这位董叔叔的一位亲属因为心梗去世。队员们一片静默,想必更加坚定了科普心肺复苏术的决心。之后队员们去了临朐县海浮山医院,医生们在百忙之余填写了队员们的问卷,队员们发现心肺复苏术在医务工作者中普及度很高,而且医院曾经培训过。但是政府工作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毕竟是少数,当发生突发情况,患者身边更有可能都是普通人。

  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指出,学习掌握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初期正确的自救措施及紧急就医指导,有助于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行动》提出,要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到2022年和2030年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分别达到1%和3%,按照师生1:50的比例对中小学教职人员进行急救员培训。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备AED的配备标准,每5万人配置1辆救护车,缩短急救反应时间,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电话10秒接听率100%。蓝图再美,不落实就是镜花水月;政策再好,不落实就是一纸空文。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思想引领力, 党中央也在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之基,队员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CPR掌握程度大大提高,给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急救,光靠医护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要让更多人懂得心肺复苏技能。团队来到临朐县老崖崮村、平安峪村等乡村进行心脏复苏术的培训。CPR是易于学习、易于掌握的救命技巧,并且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以及文化水平不高的特点,首先团队准备的教案讲稿尽可能采用口语化、通俗易懂语言讲授,尽量减少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提高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其次在讲授过程,队员们采用多人分组、一对多的方式进行手把手教学,提高掌握率,更加注重急救细节和规范的把握。最后团队以现实急救案例为主线,设计急救情景,队员同步演示、游戏等手段结合使用传统上课讲授与模拟人示范、放映录像结合的方式,使村民们直观明了看到规范的操作方法。

  夏日炎炎,队员们在村头摆了几个凳子,将模拟人放到凳子前,一名队员在前面与模拟人演示心肺复苏术的方法。村民们很热情,好奇地围了过来听队员们科普。村民王大娘说,我们也是很想学这些东西的,只是没有人教我们。一位大娘看队员们的条幅没有固定好,还回家找出了几根细绳送给队员们。村民们的朴实和热情影响了队员们每一个人。虽然天气很热,队员们一边“拉拢”路过的村民,一边解答村民的疑惑,忙的热火朝天,说得口干舌燥,汗水也湿透了队员们的衣服,但是队员们心中仿佛有一束充满活力的火焰,让队员们乐此不疲。

  在炎热的天气下,看到无数村民无视高温酷暑,兴致昂扬地听队员们的培训,队员们明白了村民对急救知识的渴求和乐于助人的品德,队员们也相信当出现紧急情况时,他们会义无反顾地进行抢救。培训结束,队员们请村民展示自己地学习成果,发现村民在接受CPR急救知识培训后,对CPR的认知有了大幅的提高,对心搏骤停的判断,胸外心脏按压的体位要求、部位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较好。

  爱心义诊,服务基层

  为更好地服务基层,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团队成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爱心义诊活动。队员们为村民开展测量血压等常规身体检查,同时针对村民中常见的颈肩腰腿痛等急慢性疾病,运用脉诊、耳穴压豆、拔罐、推拿、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进行有效的治疗,帮助村民缓解病症,减轻疼痛。义诊期间,一位环卫工爷爷一直看队员们,队员小王操着一口亲切地方言走了过去,“爷爷,你是哪里不舒服吗,队员们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来义诊的,都是免费的,不要钱。”在队员们的热情面前,爷爷告诉我们因为常年的劳作,胳膊一直酸痛,队员们对他进行了推拿、艾灸的治疗。爷爷非常可爱,因为在户外条件艰苦,队员们蹲着给村民们艾灸,爷爷一个劲地说让队员们歇歇,别累着。看着爷爷黝黑而充满岁月沟壑的脸庞上挂着欣慰的笑容,那一刻,心里仿佛浓密的丛林中汩汩流淌过一泓清泉,透亮而美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概如是而已。临走前,队员们教爷爷几个穴位,让他回家坚持艾灸,希望他的疼痛能因为队员们的治疗而缓解。队员们纷纷表示,身为中医药学子的他们深深体会到了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意义。

  队员们也在积极科普中医“治未病”思想,科普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预防。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讲解了一系列养生保健常识,指导村民们防治结合,功在平时,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在义诊的同时,心肺复苏术的培训仍然没有停止,村民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又能学习到知识。义诊活动受到了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队员们在锻炼临床操作技能的同时,也体会到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快乐。

  本次三下乡活动是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多部门组织开展的暑期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活动成员以志愿者的形式深入农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体验基层民众生活,调研基层社会现状。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以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同时更多的为基层群众服务。大学生“三下乡”使大学生能够将自己在校所学的先进科学的生活观念在广大农村传播,紧密结合他们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和生活观念的宣讲活动。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同时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优秀人才。大学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后备军,应该发挥知识技能的优势,为农村建设服务,为农民群众服务。广大的农村需要大学生去发挥聪明才智,大学生也需要到农村去,在服务农民群众的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三下乡”,大学生可以改造世界观、价值观,把农村建设的需要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很好地结合起来,走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

  通过这次“三下乡”实践服务活动,队员们发挥专业特长,传播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科普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对村民进行了CPR急救知识培训,队员们的专业技术和能力也通过义诊付诸实践。队员们深入农村,了解到了推广中医药知识和急救技能进农村的重要性,激发了队员们努力学习中医药知识,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积极性。队员们更加坚定要在实践中以自己的青春力量报答祖国,参与更多基层活动,尽己所能助力乡村振兴,以优异的成绩献礼建党百年!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