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主政山东 成绩斐然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1-05-24 14:30:30


向明

  1950年,向明先后任山东分局第二书记、代理书记、山东军区副政委等职。在土改工作中,他亲自带队深入基层,采用典型试验推动全面的方法,对土改工作分类指导。他领导全省人民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改善了财政经济状况,胜利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另外,增建学校,扩召学生,建立医院等,到1952年,全省文化教育事业也取得巨大成就。

  带队深入基层指导土改工作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召开。7月,向明调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工作,并由政务院提请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向明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8月,中共中央决定,山东分局第一副书记傅秋涛调往中央军委工作,因分局书记康生自1950年开始长期“养病”,山东分局工作由向明主持。向明任第二书记,后任代理书记、山东军区副政委、山东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等职。

  为贯彻落实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这一中心任务,向明领导山东分局,依靠全省人民,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以及“三反”“五反”运动,贯彻执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三大改造”等做了大量工作。其间,向明依然保持着革命战争年代那种敢于负责、不怕困难、埋头苦干的无私无畏精神。

  在土改过程中,山东情况相当复杂,有收复区、新解放区及城市郊区。

  1950年9月,山东分局发出完成和结束土改指示。指示指出,山东为老解放区,大部地区已经进行了土改,尚未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只占9%左右,应按照土地改革法的规定实行土地改革。为加强对完成和结束土改工作的领导,山东分局10月成立山东省土改委员会,省政府公布《山东省土地改革实施办法》,分别对老区、恢复区、新区的土地改革提出不同的要求、方法和步骤,规定了对各阶级、阶层和个人的不同政策。为了搞好土地改革,全省层层培训了4.6万干部和积极分子,省直机关抽调300名干部和学生组成工作队,分赴昌潍、滕县等地。向明亲自带领工作队深入基层,采用典型试验推动全面的方法,对土改工作分类指导。

  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要求坚决纠正镇压反革命中“宽大无边”的偏向,全面贯彻党的“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28日,山东分局召开扩大会议进行传达贯彻。此后,在全省范围内开始了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在此运动中,向明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并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当运动进入“打虎”(即检举揭发重大贪污犯罪分子)阶段后,向明采取了审慎的态度,以山东分局名义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实事求是,改变清查方式,严禁逼供。在他的领导下,这场运动既起到了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教育作用,又避免了运动中的过火行为。

  财政状况得到改善文化教育发展良好

  新中国成立之初,山东的工农业生产水平很低,在财政经济方面面临巨大困难,恢复山东经济成为当时首要任务。为此,向明坚决贯彻党的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领导全省人民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1952年,向明主持开山东分局会议,确定了精简上层、充实下层、加强工矿、财贸等工作的原则,抽调大批干部充实基层和企业单位。同时组织贷款,发放生产补助粮,动员灾区人民生产自救。通过积极工作,到1952年10月,山东省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98.9%。其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17.5%提高到33.3%,工业总产值较1949年增长278%。全省人民的平均购买力较1949年增长195%。改善了财政经济状况,胜利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为山东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到1952年,全省文化教育事业也取得巨大成就。教育方面,全省小学数量增加178%,小学学生增加222%,入学儿童达到学龄儿童的54%;中等学校增加128%,中学学生增加217%;新建大专院校3所,学生增加120%;常年民校和职工业余学校6.6万所,学员达390余万人;冬学6.67万所,学员达700余万人。文化事业方面,全省有宣传队1.12万个,电影放映队69个,读报组5.1万个;全省主要报刊每期平均发行49万份左右;广播收音站1570处。卫生事业方面,地方医院由1949年的76所增加到189所,卫生学校增加了近一倍,在校生增加6.3倍,全省接种牛痘者达343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2%。

  在领导全省党政军民支援抗美援朝运动中,全省积极出兵(参军)、出人(医疗人员等)、出财、出物,做出了很大贡献。1950年冬和1952年冬,全省有12.36万人应征入伍,共捐款2957.9亿元,可购买197架战斗机,超额51%完成任务。

  为推进民主改革运动,向明深入工厂,联系群众,教育工人和技术人员要加强团结,同心协力,搞好生产。他还亲自抓机关自身建设,强调机关工作人员一定要经常深人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一定要实事求是,讲求工作效率。

  1952年12月,中央决定,向明任山东分局第二书记并代理书记。

  1953年2月4日,向明主持召开了省直机关党员干部大会,指出了机关工作存在的“七多”“四少”的问题,即各种委员会和办公室多,会议多,表格文件多,干部调训多,变动多,兼职多;调查研究少,具体指导少,深入检查工作少,总结经验教训少。这年春天,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斗争(即新三反)。向明在部署和指导工作中,还教了抓好典型的工作方法。

  1953年4月,他到胶州地委,先在地委简单了解情况后,立即轻车简从到诸城县,分别同县委的同志、昌城区的同志以及几个乡的干部进行了细致的座谈,而后又顺便与五莲、胶河县委的书记谈了话。返回胶州地委后,又听取了文登、莱阳、昌潍三个地委的书记作的工作汇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指导总结了胶州地委结合各项工作开展“新三反”斗争的经验,还派人搜集了诸城县昌城区、胶河县桃源区桃园乡党总支副书记王桂仁贯彻群众路线的事迹材料,分别整理报告,向明并附信一件,同时报告山东分局。

  不久,山东分局、中共中央、华东局先后分别转发了胶州地委和诸城县委的经验。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