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医院两次重建几度兴衰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1-03-01 11:04:16


远眺第一次重建后的乐道院,摄于1908年。


教会大院

  乐道院从1881年狄乐播来潍县购地建房算起,到1948年潍县解放,历经67年,期间曾几度兴废。提起“洋楼”,老潍县人恐怕无人不知。“洋楼”即乐道院楼群,因为这些楼群具有西洋建筑风格,又是西洋人建的,老百姓俗称“洋楼”。医院是远近众多老百姓求医看病的场所,所以“洋楼”就成为医院的专称,这些“洋楼”就是潍坊市人民医院的前身。

  建院不到二十年遭烧毁教区四处筹款得以重建

  乐道院医院筹建于1881年,建成于1883年,当时还建成了布道的礼拜堂和一所男生学堂,该校初建时只有12名学生。医院建成后有马修森医学博士和弗兰克·埃林伍德医学博士、史迪芬·亨德医学博士。1889年医院同时收治男、女病人,并开始设有正规诊疗所(门诊加药房),此时医院对内(长老会)仍称“马蒂尔纪念医院”,对外称“潍县基督教长老会医院”,也记载有简称“基督教医院”的。医院的建立,大大方便了周围老百姓治病,口碑很好,同时牧师们也没忘当初办院宗旨,借机传播宗教福音,设立基督教教区。

  1900年,义和团兴起,教会和私人财产被洗劫一空,乐道院被烧得断墙残壁。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烧毁楼房42间,平房136间,这是乐道院建院不到20年的第一次遭毁。

  基督教教区四处筹款,1902年开始第一次重建,狄乐播等传教士在乐道院范围内重新择址。这次比以前面积扩大了许多,至1904年医院建完,开始收容病人。这次医院重建还是以“马蒂尔纪念医院”在长老会档案中记入,对外仍称“基督教长老会医院”。

  不幸的是许多登州的名医,竟越门而过直奔济南,所幸的是郝艾斯从登州来到潍县。时人称她郝大夫,其实她是护士,她的到来对医院培养护士做出了贡献。当时院长是海大夫,他是外科大夫,做了不少手术。当时病人多床位少,他选择性收治病人,凡病重影响生活的如白内障致盲、食管狭窄不能吞咽、乳腺癌、膀胱癌手术等都收入病房,另一类急症的如胃穿孔,肠梗阻等也住院。医院中不少手术在山东省第一次开展,十九世纪初,医院就开始引入现代西医治疗疾病,也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医学先驱之一,所以医院名声很大。

  同期大夫还有布朗和巴护士。巴护士是护士长,除了管理医院护理工作,还开了一个医院办的护士训练班,培训的护士毕业后为医院自用。医院办护校这一传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改制为“潍县乐道院医院附设高级护士学校”,并一直沿续到上世纪80年代。护士学校独立建制,也成为今天在青州市组建的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的前身。1925年医院护士学校向“中华护士协会”申请成为正式会员,在国内也是先行者。

  全部材料由美国运来医院再次重建名扬半岛

  在美国匹兹堡市长老会Shadyside教区档案中记载了乐道院医院的第二次重建。美国匹兹堡市长老会山德赛教区牧师柯尔在1922-1923年主持了由该教区捐赠给潍县长老会医院一所医院的仪式。除了在乐道院内扩建外,其规模大小、设计样式、各项配备完全和位于匹兹堡市内Shadyside医院一样,柯尔牧师要求全部建筑材料由募捐人在美购买后运来潍县,建成后在长老会内部就称Shadyside医院,并在该建筑墙基部立碑石以纪念。此碑石“文革”期间遭破坏,但在该建筑物西北角仍依稀可见。

  这所医院1924年动工,由于各项建筑材料、门窗、地板等均在美国制成后运来潍县,所以只用了一年时间便建成,从此医院名称在教会内部就改为“ShadysideHospital”,对外仍以“基督教医院”称之。医院配备齐全,1925年就设有手术室、产房、药房、化验室、护校等,还有当时国内少有的X光机,由美国大夫Joinson兼任X光医生。匹兹堡市的Shadyside教区每年向医院提供资助,医院先后还不断获得美方私人募捐,增加照明、取暖设施,医院开始步入现代化医院历程。不久,基督教山东差会任命美国芝加哥医学院毕业的外科医师梅仁德为医院院长,新建医院于1925年秋正式开诊,逐渐名扬半岛。

  据基督教为纪念潍县基督教医院自1883年开诊至1933年的50周年报告显示:医院总共收治3500名病人;募捐收入81568.00美元;护士学校登记学生2204名,从此也可看到这所医院前50年概况。

  1925-1926年间国民政府当局曾有行政指令,要求所有在华开办的教会学校和医院的校长、院长一职应由中国人担任。此时也正值Shadyside医院建成,开业期间就指派张执符担任院长。张执符又名张同信,潍县北乡大常瞳村人,毕业于齐鲁大学医科,并授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日军侵占改成集中营抗战胜利后再次挂牌

  1937年日军大举侵犯中国大地,当时乐道院因是美国财产,日军不得侵入,这里成了广大基督教教友和当地老百姓避难所,据说一般有好几百人暂避乐道院内,最多时超过千人。1941年春季,美国政府考虑到美日关系日趋紧张,即开始敦促在华工作的美籍侨民返美,此时医院大部分外国员工纷纷离开,院长梅仁德夫人梅露西带着三个在中国出生的孩子,被迫离开潍县,梅仁德和另外两位外籍人员留守医院,照看重病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开始入侵并接管了乐道院,梅仁德等三位外籍人员被日军拘禁青岛半年多才允许离开。日军接管乐道院后停办了医院,秘密花了整一年时间,把一个正兴旺的学校、医院改造成集中营,从1943年春开始将华北一带还留守的同盟国平民全部扣押在乐道院集中营内,包括美、英、法、俄、澳、新、加拿大等22个国家两千多名外国侨民顷刻变成集中营的囚徒,完全与外界隔离,此时的乐道院改称日本“敌国人集团收留所”,这次日军的入侵算是乐道院医院的第三次完全中断。虽然建筑未遭损毁,但医院内部医疗用设施却被洗劫一空,补充到日军医院应用。后来集中营内的囚徒们争取到一个由囚徒们自己管理的“自治委员会”,下设九个小组,其中有一个医药组,就在十字楼里设有几张床位的病房和药房,所有医疗设备和用品,都是由二战期间的中立国瑞士向集中营投送的。

  集中营维持到抗日战争胜利,盟军接管集中营后,遣返了集中营内全部侨民,院内、外部分群众接管医院,此时,只有一小段时间,也是首次挂牌称为“潍县乐道院医院”。

  1946年基督教长老会再度返回乐道院,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配给大量救济物资,医院外籍职工部分返回逐渐恢复医疗工作。梅仁德第二次出任院长,再次恢复“基督教医院”称号,此时医院已发展床位超百张。梅仁德因解放潍县战事迫在眉睫,于1947年7月放弃医院离开潍县暂避上海,至1949年全国解放离开上海前往香港。

  1948年潍县全面解放,医院于同年5月1日正式由潍坊特别市接管,并挂牌更名为“潍坊特别市乐道院医院”,这是第二次出现“乐道院医院”称呼,委任张冠增为院长,张汉民为副院长。1949年医院再次更名为“潍坊特别市市立医院”,从此“潍县基督教医院”真正获得解放。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