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家家过大年贫富不一般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1-02-24 10:27:23

  贫穷人家贴春联,仅仅为的是图个吉祥、喜庆。富家大户贴春联,就多了不少讲究,还要体现身份、面子。“富人过年,穷人过关”。贫穷人家没钱买肉,没钱做新衣裳,脸上挂着笑,心里含着苦。

  张贴春联有讲究不识字者闹笑话

  过大年,贴春联。王意坚小说《旋风》中的方家对这事异常重视,纸张要讲究,联文要讲究,写得更要讲究。用纸须高档,联文内容要体现富贵、吉祥、安顺等意,字不仅漂亮、受看,还要有艺术性。春联既是为自家贴,也是为别人而贴,既满足内心感受,更关乎自己面子、身份、名声。

  单说用墨,方家的做法就不一般。写春联的墨汁,不是像平时那样在砚台上磨研,而是把上好的徽墨砸碎,连同碎细瓷片一同装在粗瓷瓶里,加上水,塞住瓶口,两手使劲地摇晃,直到碎墨块溶化成墨汁为止。天气寒冷,冷墨抹不开,写不到纸上去。所以,需先将墨汁倒在碗里,隔水炖热后开笔。

  方家祖上虽出过进士,但方冉武却没读几天书,年年要请人写春联。这年,他要请同宗的两位兄弟来写。因为家大业大院子多,春联贴得也多,仅大大小小的“福”字就几百个。两位兄弟或早或晚,或单独,或一起,到方冉武家去写春联。

  除夕一大早,管家招呼打杂的听差,把各个院子打扫干净。吃了早饭,开始贴春联。哨门——方家大宅最外面的大门贴的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到了方冉武这一辈,连副春联也写不了,还算什么“诗书继世”。这副春联贴在方家门上,有些讽刺意味。方冉武母亲房门上贴的是“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年年如此。

  哨门对面,隔一条街是方家的大场院,堆着一垛垛高粱秸、穀秸。大场院也有一个哨门,按惯例贴的是“福禄寿三星共照、天地人一体同春”。宅院里各房门的春联贴完后,管家带人来贴场院门上的这副。贴好后,管家看着联文有点不对,原来是“福禄寿三星蹦跳、天地人一起发昏”。临时写已经来不及了,管家赶紧跑到街上去,买了现成的春联贴上。

  贴春联闹笑话的事情,在不识字的贫穷人家更普遍。不过,不是像方家这样被捉弄,而是错贴。贫穷人家一般上街买两副春联贴上了事,或者上下联贴颠倒了,或者内室与大门的春联贴混了,这些都很常见,见怪不怪,无关大局。王意坚说了这样一件事:有个人家门口横挡上原先贴“春光明媚”,新一年换成“五世其昌”,因纸短了一点,媚字的女旁没有盖住,成了“五世其娼”。过去的字都是从右到左写,“春光明媚”写为“媚明光春”,“五世其昌”写为“昌其世五”,按贴上的效果,媚字左半边没盖住,春字右半边没盖住。半边春字与五字组不成字,媚字左半边与昌字组合,就闹了大笑话。

  辞岁之后再守岁千万不能说错话

  除夕贴年画,王意坚记忆中家乡的年画有两种,一种是本地产的土货,一种是上海出品的洋货。

  本地产的土货就是潍县木版年画,“套色印的木版画,大张,纸质粗劣”。这样的土货年画题材分两类,一类以福禄吉祥为主,如“招财进宝”“耄耋富贵”等,另一类为流行的京剧,如“翠屏山”、“八蜡庙”等。“翠屏山”取材于《水浒传》,说水浒英雄杨雄与石秀的故事;“八蜡庙”取材于《施公案》,讲绿林英雄黄天霸斗土豪恶霸费德功的故事,这些都是乡下人所熟悉和喜欢的。

  上海来的洋货年画,用纸高档,印制精美,但多为穿高跟鞋、光腿露胳膊的“妖冶女人”,王意坚家乡的人认为有伤风化,不许其登堂入室,怕女孩子们学坏了。贫穷人家买不起或不去买,大户人家也不大要。

  “年前选购年画,也是一件极要紧的事。姑娘太太们常要自己挑选,售画人把样本送进内宅去,有时等了大半天,才拿出来,还不一定卖得上一张两张”。大户人家有钱,但更挑剔。在王意坚看来,这样进门入户的年画小贩,要想赚大户人家的钱,也极不容易。

  一般人家的年画,都是自己用麦子面熬点浆糊贴。第二年或者撕下来换新的,或者在一旁再贴张新的。如果几年不撕旧年画,年画倒成了糊墙纸,可谓一物两用。大户人家爱惜墙壁,往往不用浆糊粘贴,而是用小钉子钉。钉年画时,剪一小块红纸或花布,垫在钉画处,既钉得牢靠,又做了装饰。

  入夜之后,大宅院里各处都点上红蜡烛,甬道上挂大红灯笼,“发着闪闪的光,照射出新年的喜悦”。吃过年夜饭之后,一家人相互说些吉利的话,名之曰“辞岁”。家里的小孩子,欢欢喜喜地从长辈手中接过压岁钱。

  除夕夜,辞岁之后要守岁,整个晚上大多不睡觉或少睡觉。大户人家在四更左右,也就是凌晨一点到三点,安排伙计把晒得干透了的芝麻秸撒在甬道上。一大早主人家开门出来,走在芝麻秸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像燃放小鞭炮一样,象征着快乐和欢喜。院里每一道门左右摆两块长条木炭,中间缠一道红纸,代表守门的神。每个门上横放一根粗木棍,名为“拦门棍”,阻拦邪神恶鬼闯进门来。

  除夕晚上,是天上百神下界,监察人间善恶之时,一家人都要小心说话,一旦说得不对了,恐怕要受到神的处罚。害怕小孩子们口无遮拦,说出没有分寸的话来,有的人家在屋墙上贴一条红纸条,上写“童言无忌”。要是孩子说错了话,还请诸神原谅。

  富豪大户过大年贫穷人家渡难关

  陶钝曾提到,大年初一凌晨三点左右起来,要先供神、烧纸马。王意坚在《旋风》描写了方家发纸马的情形:

  “月台上已经扎好一个临时的小席篷,篷子里条桌上放着一满斗小麦,黄表纸写的‘天地三界之位’神牌,就插在这斗上。祭品三牲是猪头、全鸡、全鱼,还有每个三斤重的大馒头,三堆十五个。纸马是有光纸木板套色的一张画,上面中间坐一个带胡子的神,左右两位夫人,面前许许多多珊瑚元宝之类的宝贝。这张画被当作桌围挂在桌子前面,上香跪拜之后,取下来和纸箔一同烧掉,这就是发纸马。”

  发纸马也就是烧纸马。纸马的叫法,源于唐代。古人祭祀用牲畜和币帛,秦代用马,唐玄宗以后始以纸马代替真马。后来又以五色纸印神像画,神像皆骑马,名曰“纸马”。再后来,印制的神像画中即使没有马的形象,亦称纸马。王意坚所说的纸马,就是木板套色印刷的一张神像画。

  水饺是大年初一早上必须吃,且不能替代的饭食。王意坚印象中,家乡的风俗,初一早上一定要吃素水饺,水饺中有几个里面包着小铜钱。据说谁能吃到包铜钱的水饺,谁就有一年的好财运。但是,大户人家包钱的水饺,总是雇佣的下人们吃了去。因为包了铜钱的水饺分量重,都沉到了锅底,最先从上面捞起的水饺,总是主人家先吃。等到下人们吃时,就捞到包铜钱的了。

  初一的主要活动是拜年。初二早上,各家仍然有一次相互的访问,不叫拜年,叫“道乏”。意思是说,过年了,你有没有过年过乏了,我为此很挂心,特地来慰问一声。过了初三,年就算过完了。在小镇上,过年期间还有一件大事:赌钱。这种有钱人家“败家”的活动,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二月二。

  王意坚在《旋风》中描写了大户人家过年的铺张,也反映了贫苦人家生活的窘困:“方镇上过年,像方居易堂那么愉快,那么气派的人家是不多的。小户人家总是为了一个没有钱,一切一切,都闹得不欢而散。没有钱买肉,没有钱给小孩子做新衣服,甚至没有钱买一副春联,都足以使年兴大减,不以为乐,反以为苦。更有那一等欠人家债的,被逼得走投无路,年关就无异是鬼门关了。”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