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郭家三代折射社会变化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1-01-22 13:27:47

  
郭雨若宅院旧址门牌号码

  
郭氏族谱中对郭雨若的记载

  郭雨若宅院位于松园子街东端路北第一户,他是解放前的战乱时代里经历复杂的本地士绅。他的祖父郭梦龄、父亲郭薰之、长兄郭恩赓都是清代官员,他本人也有清代官方身份。他们祖孙三代的生平轨迹,折射着自清代后期到解放初期这段时光里,我国社会发生的剧烈变化。

  郭梦龄为官清明深得民心

  郭雨若的祖父郭梦龄,字文与,号小房。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道光三年(1823)进士,历任香河知县、顺庆(府治今四川南充)知府、署甘肃按察使、河南按察使、署河南布政使、山西布政使、署山西巡抚等官职。

  顺庆府向为川北难治之地,郭梦龄到任后,励精图治,修补朱凤书院,振兴文教事业,深得人心。在甘肃任职时,少数民族起事,多人遭拘捕,总督林则徐命他复审,他认为民众罪有可原,多数释放。林则徐疑其审判失误,查阅供词后,对他极为称许。

  在山西时,太平天国反朝廷武装攻占垣曲、绛县、曲沃等地,平阳(府治今临汾)告急。巡抚哈芬统兵驻泽州府(府治今晋城),按察使郭用宾驻潞安(府治今长治),省城守军不多。郭梦龄认为平阳为省城保障,急请巡抚派兵至平阳迎击,以阻太平军逼近省城,同时报请朝廷派大军增援。

  哈芬听闻垣曲失守,拔营北去,声称去韩侯岭防堵,并令省城守军前往。郭梦龄上书朝廷,说明守兵不多,势难外调。上书不久,哈芬被撤职,命郭梦龄暂任巡抚。他自责此前在布政使任内,黎城、潞城失守,请求处分,部批降级留用。以后他又自我检举,部批革职回乡。山西民众卧辙攀辕,洒涕而别。

  后来,民众举荐郭梦龄入祀山西名宦祠。宣统二年(1910),朝廷撤销对他的处分,追认他恢复原来的官职。

  郭薰之古道热肠乐善好施

  郭雨若的父亲郭薰之,字虞琴,自幼继承家学门风,敦品励行。同治年间(1862-1874),反官府流窜武装袭扰潍县城,他因为守城有功,朝廷评议奖励为从七品中书科中书。这个官职他在京都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卸任后,在京与潍县籍官员和学者曹鸿勋、名流柯劭忞及陈名侃等人互相吟诗和韵、做学问。他对故旧好友很是热心肠,别人遇有急难的事情,总是解囊相助。京都埋葬登州府(府治今山东烟台蓬莱)、莱州府一带旅京穷人的公共墓地里,不能落叶归根的合葬者比比皆是。他与同为山东老乡的官员、金石家王懿荣一道,集资与家乡人一起将这些人的棺木运回家乡安葬,年年如此,习以为常。他的这个义举,后人有样学样,很长时间内形成了惯例。

  郭恩赓,光绪十一年(1885)考中举人副榜,任职内阁中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考中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侍读等官职。满清皇朝政权结束后在家隐居,饮酒作诗自娱自乐。著有《薖(kē)斋诗存》。

  郭雨若身处乱世经历复杂

  郭雨若,名恩霖,号泽存,其族谱记载他有优增生(秀才的一种)的功名,有礼部典礼院序班、候选知州等清代官方身份。他是本地解放前身处乱世、经历复杂、无法一言以蔽之的士绅。

  有记载说,他善书法,热心办学,曾任私立郭氏励新小学校董兼校长。但除了这一处记载,未发现他在书法方面的活动和事迹,郭氏励新小学历任校长中也未见到他的名字。

  在可以相互佐证的各类记载中,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到解放前,今潍坊城一带,潍县绅商界曾三次自行组织了地方临时政权性质的维持会组织,郭雨若都参与了活动。他参与的活动、担任的具体职务为:1928至1929年,参与潍县维持会工作;1930年,任潍县临时保安委员会委员;1938年,任伪潍县地方治安维持会副会长。

  1938年1月,日寇侵占潍县城。伪地方治安维持会与日寇对接后,主动承担为日寇购买肉类、蔬菜、粮草、日用品等事务,并为汉奸部队征集马车、为日寇征缴民间所藏传统冷兵器、招募民工筹集枕木修复潍县境内的胶济铁路等。

  因“维持地方治安”有成效,1938年4月,日寇授意成立的伪潍县县公署便以伪地方治安维持会为主体组建而成,同时伪地方治安维持会停止活动。日寇还决定由原伪地方治安维持会会长毛寄尘任伪潍县县知事。郭雨若任伪潍县县公署财政科长,并长期担任这一伪职。伪财政科为伪潍县县公署所辖排名第一的伪职能机构。

  1943年春,潍县沦陷区发生了严重的粮荒。伪县知事徐观晸召集绅商商讨赈灾事宜,议定成立“救灾委员会”,郭雨若担任“委员”。这次“救灾”,自农历正月初十开始,至五月初芒种节,历时四个月。

  解放初期,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郭雨若被判处死刑,为遭到镇压的潍坊市76名反革命罪犯之一。

  ◎相关链接

  三个维持会性质的组织

  据记载,自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到抗战期间,潍县维持会性质的组织共组建过三次。

  第一次在1928年。当时,北伐战争推进到山东。日本借口“保护侨民安全”,派军队侵占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并无理要求铁路沿线两侧20里内不准驻扎中国军政人员。潍县县政府被迫撤出潍县城,潍县绅商界便成立维持会,由商会会长任维持会会长,其他头面人物或任督察员等职、或以其他名义参与会务工作。1929年,日军撤走,北伐军入驻潍县,维持会自动解散。

  第二次在1930年。当时,中原大战爆发。晋军逼近潍县,并围困潍县城和潍县东关坞。中央军分别以一个旅和一个团镇守潍县城坞。因为发生误会,潍县县政府变得空无一人。潍县商会便与地方士绅共同成立临时保安委员会,为中央军镇守部队筹措军饷4.3万银元作为城防及粮饷开支费用,并出资三千银元慰劳镇守部队,组织潍县城士绅和东关坞各酒店平粜存粮,积极反围困。半月后,晋军失利退却,当地治安恢复正常。临时保安委员会自行撤销。

  第三次出现在1938年初。潍县沦陷前,当地绅商自行组成伪潍县地方治安维持会。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