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杨家埠木版年画轶事-程砚秋买年画吐露遗憾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0-11-24 15:10:52


  年画《连年有余》

  年画《天女散花》

  京剧大师程砚秋到杨家埠买年画,乡亲们推选老画师杨万冬负责接待。杨万冬现印了一张《连年有余》,这画把程砚秋看得如醉如痴。杨家埠年画里有梅派的《天女散花》、荀派的《红娘》、张派的《西厢》、尚派的《昭君出塞》,唯独没有程派的戏,这令程砚秋感到非常遗憾。画师当时一冲动,满口答应要画一幅程派戏的年画,可一直未能实现。

  京剧大师挑选年画

  《连年有余》爱不释手

  杨家埠年画隔着窗棂吹喇叭:名声在外。1950年麦穗金黄时节,京剧大师程砚秋到杨家埠买年画来了。乡亲们高兴得过年似的,要见识一下这位京剧四大名旦的台下风采,专门推选老画师杨万冬负责接待程砚秋。杨万冬70岁了,是年画的行家里手,而且特别迷京剧里的程派腔儿,时常哼上几句。

  那时,村里还没有像样的办公室,杨万冬热情地把程砚秋让到自己的画店里,招呼老伴赶紧给程砚秋烧水泡茶。对于乡间那种烧树枝的小火炉,程大师特别感兴趣,非要亲自去看看,当他一跨进灶间,顿时愣住了。

  一张叫做《天女散花》的年画正贴在常年烟火熏呛的墙壁上。年画中手执花篮的天女眉眼生动、衣纹飘拂,正仪态万方地行走在彩云间。程砚秋一见,禁不住放声大笑起来:“畹华先生什么时候到这里演出来了?”畹华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字,《天女散花》就是他创作的一出名剧。

  杨万冬料定程砚秋要买这张《天女散花》,他把画从墙上揭下来。程砚秋忙不迭地接在了手中,口中连声说道:“谢谢,谢谢了。”可杨万冬分明看见,程砚秋脸上有一丝遗憾的表情。

  喝过了几碗热茶之后,杨万冬立起身说:“程先生,请你稍等一下,我马上回来。”说着离开了客人。

  吃顿饭的工夫,杨万冬回来了,他把新印出来的一张年画送到程砚秋面前。原来,杨万冬家里常年支着印画的案子,印年画是说来就来的事情。杨万冬琢磨着:程大师在舞台上演的是旦角,那是美女的形象,肯定会喜欢年画里的“美人条儿”,他现印了一张《连年有余》。

  这画把程砚秋看得如醉如痴。画上的渔妇身材苗条,脸上的表情妩媚迷人,看得程砚秋爱不释手。杨万冬介绍说:“这是年画里画戏的绝招。画谚说‘七分身子八分脸’,说的是画人物脸和身上,都画大半个侧面,这样才是苗条妩媚的模样。”

  听了这话,程砚秋一下拉住了杨万冬的手:“咱们真是人不亲艺亲,怪不得说戏画同源啊。”原来程砚秋想起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少年的程砚秋家庭贫苦,3岁时父亲去世,因生活所迫,在6岁时卖身荣蝶仙门下学戏。程砚秋13岁即成名角,那年,他声音“倒仓”,正赶上荣蝶仙急于赴上海演出,要他同行。这一去很可能就遭到毁掉嗓子的厄运。幸亏罗瘿公怜惜他的才华,拿出700块大洋替他从师傅那里赎身,才免了一场灾难。程砚秋毕竟是须眉男子,后来身体发胖,脸型也变得宽大英武起来,自然就影响了舞台上窈窕淑女的扮相。还是这位罗瘿公费了几天几夜心思想出了主意,他让程砚秋立在台上时侧着大半个身子,这一来可就妩媚窈窕了许多,真是“七分身子八分脸”,没想到他在杨家埠年画里找到艺术知音了。

  程派戏催人泪下

  难入喜庆年画中

  买下了这张年画,没想到程大师还是不满足,连连摇着头说:“可惜,真是太可惜了。”

  可惜什么呢,是说我们的杨家埠年画欠缺了什么吗?

  杨万冬是戏迷,滔滔不绝地跟大师说开了:年画里不但有梅派的《天女散花》,还有荀派的《红娘》,张派的《西厢》,《昭君出塞》那是尚派的吧?年画里特别注意人的眼睛,不光有铜铃眼的钟馗净角,还有杏核眼的娃娃和蚂蚱眼的西施旦角。随着他的介绍,很快跟程砚秋熟悉起来。

  这时程砚秋才敞开心事问道:“杨家埠也画我的戏吗?”

  杨万冬一下打住了话头。可不是,年画里怎么没有程派戏呢?说话间,村里的另一位画师杨连源走进来了。杨连源最熟悉村里画店的事儿,听见程大师的询问,便接上话茬说:“谁说没有程派戏啊,《三娘教子》算不算?老画店同顺堂店铺中就存着一张画着《三娘教子》的老年画。”

  《三娘教子》正是程砚秋的拿手好戏,尤其是他跟麒麟童(周信芳)的合作,不知赢得了戏迷多少眼泪和掌声。听说有这样的年画儿,程砚秋大喜过望,央求两位画师找来看看。

  年画找来了,是张叫作《四月十八》的年画。

  四月十八是什么日子?寒亭云台山庙会啊,庙会上搭了台子唱大戏。

  戏台正中写着戏名《三娘教子》!“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看戏里的旦角王春娥咿咿呀呀地唱,其实,“须生”的表演才分外出彩。当悲愤交加的主母举起手中的家法,要责打无父无母的孤儿小东人时,白须飘逸的仆人老薛保一步抢上前去,跪倒在地,高高地擎住了鞭子,特别是那一声“呜呼呀”,声到跪倒,让人的眼泪唰地流下来了。

  不早不晚,戏台上正是老薛保跪主这个镜头。

  这一回杨家埠的画师可犯了个不大不小的错误:画上虽然是《三娘教子》,但可不是程派戏啊。清代光绪年间演这戏的是“同光十三绝”里的程长庚、梅巧玲这些京昆名伶前辈,那时候程砚秋还没来到人间呢。

  程砚秋要离开杨家埠了,两位画师满口答应要为他画一幅程派戏的年画。这可给杨家埠的画师们出了一个大难题:画哪一出程派戏好呢?年画姓“年”,“有钱没钱,买画过年”,老百姓要的是过年的喜庆劲儿,程派戏里全都是催人泪下的感情戏,动不动就哭下泪来,怎么能画到年画里去?就是画上了也没有人买啊。

  程派戏的年画到底没有画出来。据说,在1952年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程砚秋碰到了杨家埠年画艺人的代表,还关心地问起这件事情呢。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