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一针一线缝古服 秉承匠心守初心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0-08-24 09:09:43

      在潍坊十笏园非遗空间的一家门店里,一位女子手工缝制古服饰,用一针一线将汇聚着潍坊元素的手艺发扬并传承。8月23日,记者走进这家特殊的古服饰手工制作技艺工作室——“云涂”,倾听潍城区级非遗传承人孙晶讲述她与古服饰结缘的故事。

孙晶缝制的古服饰

      受姥姥的影响,孙晶从小与手工制作服饰结缘

      初见孙晶,一袭淡黄色的宋代褙子,宛若江南女子般秀丽优雅,手中的针线游走在服饰布料上,举手投足间都展现出东方女子的柔美。

      谈起手工缝制古服饰的初衷,孙晶表示,潍县自古就有“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的光辉历史,在手工服饰上产生了丰富的潍坊元素。真正与古服饰制作结缘,还要从她姥姥那一辈说起。

      孙晶的姥姥生于民国时期,寒亭区朱里街道前埠下村人。当时姥姥的父亲经营着布庄丝绸生意,远销东南亚多国,家境殷实。出嫁后的姥姥,承担起为一家人制作衣物的工作。因心灵手巧,刺绣工艺精湛,周围妇女经常向姥姥求教。姥姥也带领着很多妇女为娘家布庄、衣店制作服饰。

      孙晶由姥姥一手带大,七八岁时就对姥姥手工缝制的各种衣饰、工艺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缠着姥姥学做手工。十几岁时,孙晶慢慢显露出了这方面的才华,开始自己尝试缝制各种服饰,一件件作品常引得周围乡亲们连连称赞。

      2002年,孙晶从昌潍师专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后,从事了一段时间艺术方面的工作。在此期间,孙晶并没有放弃对古服饰的热爱,利用空余时间,不断搜集这方面的信息。2005年,孙晶在工作之余开始走上了手工缝制古服饰的道路。

      从量体到设计选材,做一件古服饰至少要三天

      “那时候资金有限,只能在家里给身边的亲朋好友缝制汉、唐宋、明、清的服饰,如褙子、旗袍、偏襟等。”孙晶说,当时人们对古服饰的接受程度远不及现在,有时一个月都接不了一个单子。

      在孙晶看来,近代我国服饰的主流基本是受西方文化及日韩、港台服饰的影响而衍生出来的,但中国服饰的传统元素坚决不能丢失。她觉着自己身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立志全身心投入这项事业中。

      2015年,在家人的支持下,孙晶辞去工作,专职从事手工缝制古服饰,并在十笏园开设了云涂古服饰手工制作技艺工作室。她亲自为每位走进工作室的顾客,量身定制一件专属的手工缝制古服饰。从量体到设计、选材、裁剪到归拔、从绲边到盘扣……做一件古服饰至少要三天左右的时间,有时还会需要一周左右。

      “耗时久,每一步必须一丝不苟,没有任何修改的余地,容不得半点闪失。”孙晶说,手工制作古服饰最重要的是量体,只有最初的量体数据准确无误,才能缝制出最贴合的服饰。

      在孙晶看来,古服饰的精髓是在对身体尺寸准确的把握上,在手工细密的针脚里,这远远不是机器缝制出来的衣服能比的。

      痴迷传承手制传统服饰,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

      对于手工制作古服饰的未来,已经是潍城区级非遗传承人的孙晶有着自己的想法,“古服饰的制作过程,先人们赋予了很多智慧在里面,它不仅是一种传承,也是中国服装文化的缩影。古服饰的制作精髓不应该被遗忘,它代表着中国服装文化不能磨灭的传统。虽然现在古服饰仍是小众化的服装,但相信会有更多人接受它的美。”

      成立了云涂古服饰手工制作技艺工作室后,来向孙晶学艺的达百人之多。“现在每个月会接10个左右的单子。”孙晶表示,相比接单数量,她觉得更重要的是执着和匠心,不能只追求速度和效益,却疏忽了服装最重要的灵魂。

      “我坚持手工制作,就是希望把这么美的传统服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热爱它。”孙晶说,现在从事手工缝制传统服饰的人已经屈指可数,这种制作技艺到了濒临失传的地步,所以必须要传承。

      如今,孙晶正在整理我市有关传统服饰手工缝制技艺的资料,她希望未来可以写一本专业方面的书籍。就像孙晶所言,古服饰是有感情、有灵魂的,它承载着手艺人的热爱、审美以及对传统手工技艺的追求。这份传承,来自于她一针一线缝制的坚持,来自于此生唯爱这一件事的痴迷,更来自于对传统无法被替代的深信不疑。本报记者 郭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