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来源:潍坊日报 发布时间:2024-04-13 14:03:00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执政党的活力来源于群众,根基也深植于群众。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学会群众语言,读懂群众表情,了解群众心理,满足群众需求,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是群众的期盼,也是党的事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更是一个领导干部基本功的集中体现。
深入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
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是从群众中来,党员干部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要对群众怀着深厚的感情,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对人民群众怀有一颗赤诚之心,就必须走进群众中去,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厂矿企业,与群众促膝谈心,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做好群众工作,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带着对待父母的感情来对待群众,才能感化和感动群众,才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就更加紧密。只有带着真情去倾听群众呼声,带着真情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带着真情去引领群众发展经济,就一定能用真情赢得民心。做好群众工作,还需要与群众多沟通,建立信任机制,然后才能实现真诚沟通。领导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决不能仅仅靠权力,更主要的是靠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要知道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要多说群众能懂的话、多办群众认可的事,多到农村去转一转。当年焦裕禄当兰考县委书记的时候,用一双“铁脚板”走遍了兰考的乡村。焦裕禄的工作方法,就是深入群众、实事求是,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做到了群众的心坎里,进而转化为群众的自觉力量。
有效组织群众是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完善基层组织联系群众制度。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直接联系群众相关制度机制和具体办法,比如通过基层联系点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制度等。能否有效地组织群众,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决策的落实和工作的成效。要让人民群众唱主角,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向群众解读相关文件政策,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办事情。有效组织群众要通过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去感化群众,更要以优秀的品德修养、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公仆形象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党员干部代表着党的形象,其一言一行都关系着整个党员队伍的素质体现,应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真抓实干的魄力锤炼一身为民服务的本领,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时时处处替人民群众考虑,让人民群众满意。
服务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所在
做好服务群众工作,首先要服务好群众,与群众搞好关系,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凡是群众的事就是大事,群众遇到难题,一定要想办法帮群众解决,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急迫的问题入手,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把人民群众服务好,与群众关系拉近,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其实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主题电影”。从“微笑服务”到“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办理,让群众看到热情周到的服务,少跑腿办成事的效率。结合现代技术的发展,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自助化服务窗口、智慧政务服务等平台,减少办事的程序和材料,缩短办事时长,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就能把事情办好,让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赢得群众的认同。
(作者单位:中共潍坊市委党校)
通讯员:刘玉宏
责任编辑:聂臻臻